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大全 > 佛语禅意

佛语禅机摘抄赏析(精选99句)

2022-08-11互联网 佛语禅意 手机版

1、【佛语禅话】若不知人生是苦,智慧就无法开启。

2、【天天禅语】到德是本分事,礼仪是做人的规则。

3、【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一念得放下,万般得自在。

4、【助人得乐】 助人者必得快乐,害人者必得痛苦。

5、一般人都认为爱心是给别人的,其实爱心是给自己。

6、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无时无刻不是修持参禅的好机缘。

7、成就一切智,入于深法海。《华严经》卷六,如来现相品

8、禅思比丘无他想念,唯守一法,然后见心。《大灌顶经》

9、【佛语禅话】谈“利”要谈天下利;说“爱”要说众生爱。

10、禅师将毯子换成光滑的木面,小球滚动了很远的距离才停。

11、遭恶骂时默而不报,遇打击时心能平静,是为做人的密行。

12、一提到佛教,一般入都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出世的、空无的。

13、多一个朋友,自然少一个敌人。(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14、【顺则淡然、逆则泰然】 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5、了即业障不离空,不了应须还宿债。(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16、【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真正的福德,是以平常心守本分、勤付出。

17、【天天禅语】改除习气,不与人计较声色,要与自己计较是否精进。

18、以清净的耳根,接受清净的语声;以圆通的耳闻,吸收世间的善音。

19、做人要放下身段、缩小自己,如微尘无处不在,发挥纳米般的良能。

20、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培养来的才是真的。

21、【天天禅语】想快乐生活,需先学做人;学做人,应先懂得如何爱人。

22、【最有禅意的句子】天下一家亲,平安时要互爱,灾难来临时要互助。

23、【佛心禅语】 外在的修炼不能使人超脱,真正的感悟来自心灵的体验。

24、佛说:如来说有我,其实并无一个我,而凡夫之人,把假我当做真我了。

25、【佛心禅语】 一切事皆是自己,一切法皆是自己。——《宏智禅师广录》

26、【家庭与社会】 有和睦的家庭才有好的社会,有好的社会才有好的国家。

27、佛说:一切众生,以身体行善,以言语行善,以意念行善,就能得到快乐。

28、夫妻间相处的言行,对子女不仅是直接的身教,也将是子女们的处世范本。

29、如人因地跌,还扶而得起,因佛获过罪,亦因佛而灭。《大庄严论经》卷二

30、【情绪与事业】 一个人情绪的无端变化,常常是影响事业成功的原因之一。

31、【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自我管理,就是每个人应对自己负责、管理好自己。

32、【天天禅语】健康的人,要照顾不健康的人;平安的人,要照顾有灾难的人。

33、扫地、扫地、扫心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

34、盲目陷情爱,必被欲网覆,被魔罗擒捉,如鱼被筌捕。《即兴自说·贪欲经二》

35、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36、灯红酒绿,夜夜谎言成灾。就连我爱你都成了口头禅,还说得那么深情那么真。

37、菩提实性是心实性,心之实性即是一切法之实性。《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卷下

38、【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修行并非比赛,而是练就自己的耐力、定力与宽广的心。

39、人常在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

40、非契真理,则失佛学之体;非协时机,则失佛学之用。(民国)太虚《人生佛教》

41、一个内心忧郁又孤寂的人面对打击,似乎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反击中保护自尊。

42、要普度众生,就要从爱护大地的每一粒沙、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苗、每一寸土地开始。

43、【佛心禅语】 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44、可以不认错,不能不改错,行动比语言重要;可以真愚痴,不能装聪明,无明比无知可怕。

45、【佛心禅语】 零业障重、贪瞋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印光法师)

46、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九,七喻品

47、【佛心禅语】 一个人生存处世,就应该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广阔胸怀。样做人才能潇洒自如。

48、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启发出来,则福慧果报无量!

49、【佛心禅语】 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急急改过,摄心念佛。(印光法师)

50、大功德的成就才有大智慧,你光在打坐里头求智慧,这是小乘法门。(当代)南怀瑾《如何修证佛法》

51、觉悟人生是智慧解脱,奉献人生是慈悲关怀。二者的融合无间就是菩萨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

52、修行实际上就是“生命的拼搏”。因为我们要进入那个无限的生命,没有一种拼搏精神是万万办不到的。

53、在家菩萨若得自在,为大国主,拥护民庶犹如一子,教离诸恶,修行善法。《优婆塞戒经》卷三,摄取品

54、【佛心禅语】 浪子回头金不换 当你知道错误时,并不可恨,当你不知道错误时,那才是最令人可 十艮的。

55、【佛心禅语】 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坛经·机缘第七》

56、人时时刻刻都处在无常的流动中,也经常处在无明的风雨交加中;唯有时时自我警惕,才能安度人生之险境。

57、在尽责中求满足,在义务中求心安,在奉献中求幸福,在无我中求进取,在生活中透禅机,在保任中证解脱。

58、自我修养如同开辟一畦良田,先前一定要下功夫去除杂草、乱石,也就是要先清理自己的心地,才能谦虚宽纳别人。

59、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若如法语者,不与世间诤。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杂阿含经》卷二,第36经佛言

60、【清流】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流、一块福田,隐藏着丰沛的泉源。佛教的精神,正是要启发每个人心底的这股清流。

61、任何人念佛,阿弥陀佛都在他的心中盖上“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印章,以示“验收合格,准予往生”,永不褪色,永远有效。

62、蹄窝容易被水灌满,小库容易被财物装满,小块田园容易播种,学识浅薄的人容易自满。(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63、人生最美的境界就是内心的安静与丰富。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64、肯付出心力为别人服务的人,因抱持义务的精神,而能心甘情愿、任劳任怨;尽管再怎么忙碌,心中也会感到无限快乐和喜悦。

65、人与人之间相处,难免产生人事上的烦恼;遭遇这些烦恼时必须忍让,千万不要起嗔恨心;除了护心,也要护口,不能口出恶言。

66、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淡泊可以启发良知,淡泊可以招致高贵,淡泊可以带来快乐;宁静中有宽广,宁静中有富裕,宁静中有平安。

67、【佛心禅语】 以貌取人,轻慢他人,骄纵自我,这是人性中深 藏难除的劣性,一旦产生这样的心境,那就会产生伤人不利己的心态。

68、如果人人都能“事忙而心闲”,并尽一己之力,投注于人群幸福之道,而且忙时不失道心,闲时不迷本性,就能达到人生快乐的境地。

69、生命不过是广大宇宙终极微末的一个点而已。相对来看,什么才真正伟大高超呢?怎样才算是激越呢?不如平淡些,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

70、如果仅仅因为自己是佛教徒,便片面坚持佛教一定要兴盛,这其实偏离了佛教无我的真精神。如同希望我一家独大,以便获取最大利益一样。

71、如郁金花,虽然萎悴,犹胜一切诸杂类花,正见比丘亦复如是。虽毁禁戒,不坏正见,以是因缘,名福田僧。《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

72、譬如钻二木,风吹生彼火,火生刹那间,而复烧二木。正观亦如是,能生于慧根,生彼一刹那,还复烧正观。《大宝积经》卷八十八,摩诃迦叶会

73、我们应该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同时,不应该贪执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珍惜自己拥有的人常常会幸福,贪执不属于自己东西的人,往往会烦恼。

74、【佛心禅语】 问:“般若波罗蜜是什么意思?”答:“‘般若波罗蜜’是智慧,对于内在、外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一毫不迷惑。”——净空法师

75、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虔诚。用心感受有它相伴的暖意,有求皆苦,无求自净,不求是贵,少病是寿,够用是富,无欲是福,感激是喜。

76、若说法时,应净三轮:谓所为众生、我不可得,亦不分别自为法师,于所说法而无住着。如是说法,是名说一相法门。《大宝积经》卷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

77、【佛心禅语】 你必须做到唯求心安,事事无愧,人活着是责任义务,如初祖达摩所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这才是真正的解脱。——耕云先生

78、你的心是善的,这善因来自你的心量,你内在充满一片祥和,你内在没有丝毫的计较念在里面,你丝毫没有怨愤,则恶缘无从与你连接而来伤害你。一庄圆法师

79、【佛心禅语】 快乐没有统一标准,更没有可比性,但共同点是能使肉体和精神上的每一部分敏感活跃,所以,人只有在不断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

80、【修福报的十种方法】第孝亲;第戒邪淫;第素食;第持戒;第常怀恭敬心;第念佛、拜佛;第支持慈善、正知站;第常发善愿、常常回向;第忍辱;第时时忏悔。

81、【舍得与回报】 舍得,舍得,就是人们应该对社会,对国家,对众生,对佛家三宝要 有贡献,要有施舍,才能得到社会、国家、众生和佛家三宝的护佑和更大 的回报。

82、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布施时,以慧方便力故,能具足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孱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一,序品

83、困惑和烦恼的根由是什么呢?当我们认真反观自心时,会发觉它们本来 没有根由。既然无缚,自然也就无解。知道了无缚无解,又还有什么烦恼或 痛苦能令我们畏惧呢?

84、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持之以恒,也不需要做任何事都要联系起坚持和 信心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简单的方法把事做好,最重要的就是把知识融和 于现实生活中.仅此而已。

85、【佛心禅语】 一切无收摄,触处圆成;应用绝参差,莫穷形相。向千圣顶门上,有时露出祖佛莫穷的机关;于一毫端中,有时演出主宾互换的文彩。——《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86、【佛心禅语】 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于外着境,被自念浮云盖复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识,闻真正法,自除迷妄,内外明彻,于身性中万法皆现。——《坛经一阡悔第六》

87、一切事业都得经由时间的累积,才能渐次达到目标;除了把握时间,还要下功夫、聚精会神地学习。在这个世间,我们都是初学者,当要提起勇猛精进之心,以刻苦的精神、耐劳的毅力来学习。

88、时光过得很快,过了一天,我们的寿命就会减少一天,就像缺少水的鱼儿,没有一点快乐可言。佛教讲修行首先是要修自心,无论是参禅还是念佛,首先都是要人除去长期缠绕在心头的妄想之心。

89、能够忍受一切毫无争议的善法而经常施舍仁慈,即是忍辱。毫无争议的善法有何难忍呢?例如,“人总是要死的”,“人总会变老”,这都是毫无争议的善法,要做到不怕老、不怕死,还是不容易的。

90、人生路上,世事纷扰,以怨对怨,无疑是逆风扬尘,于他不利,于已有恼。若以慈悲处事,于他无害,于己无伤,一颗慈悲心足以平息人世的风波浪涌,消弭人心的隔阂怨愆,善待他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待自我。

91、欣赏他人,才能成就自己。生活的芬芳或许会长久地留在心中,或许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消散,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可我们无须为此遗憾,因为这根本就是期望之外的礼物,得到固然欣喜,没得到也在情理之中。

92、【佛学大师经典语录】《易经》云:“无平不陂。”成功没有坦途,前进的道路上一定有着各种各样的坎坷、陷阱,等着人们去克服。因此,不必幻想轻轻松松地收获,成功就意味着要作好艰苦奋斗、奋战到底的心理准备。

93、为了正直的事业而终生为之奋斗亦不为过。无论从表面看起来你的行为是多么不合常理,无论众人的眼光是多么怪异,无论别人的评价是多么低俗,只要是为了正直的事业也要坚定不移地做下去,最终别人一定会理解和支持的!

94、【佛心禅语】 人生本如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一切皆是无常,繁华过尽是虚无。如果人们能体会到事过无痕的境界,就不会滋生这样那样的烦恼,也就不会陷入越执著越得不到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95、【佛语禅话】我每天早七起床后,晚L睡觉前,最不忘念诵的四句非常重要的佛法,就是顶果法王写的:“不要忘记上师,时刻至诚祈祷;不要忘记自心,时刻观照本性;不要忘记死亡,时刻观修无常;不要忘记众生,时刻回向祈愿。

96、世未足称累也。世间法,如为子而事亲以孝,为臣而事君以忠,乃至人伦庶物,一一与道非碍。所贵者,任理随缘,无心顺应而已。……务了明此一大事因缘,是谓出世。如是,则士大夫皆可即宦游而参禅,不离俗而人道也。(明)莲池《云栖遗稿》卷一

97、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在欢快的鸟鸣中,我的心境无比开阔。今天,我,我们都将发生一些改变,同样都会继续坚持该坚持的东西。“坚守自己的个性,与人不同,才能使我们人类社会丰富多彩,我们才真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贡献。”借于增彪先生的这句话自勉。

98、【佛心禅语】 有人说,爱情都是激烈的,“爱过情殇,不如决绝”。可是,爱情毕竟只是一个十字路口,红绿灯就在斑马线的两端。向前走,终生厮守固然好;向后退,潇洒放手也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双向的爱情才能开花结果,行走在爱情这条路上时,需要看清红绿灯。

99、【佛心禅语】 宋代词人辛弃疾曾如是说:“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就是说,东西没有好坏,但人占有的太多,利欲心就会作怪,让人舍不得放弃。生活也是如此,有的时候,人之所以痛苦烦恼,不是由于得到太少,而是因为拥有太多。拥有太多,人们往往就会感到沉重、拥挤、膨胀、烦恼、害怕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