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教学质量,如果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案是没有意义的,下面是句子范小编为您分享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①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
②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③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重点
领会作品内涵,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学习默读课文与朗读课文。
②学习生字。
③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
近几年反映宫廷生活的电视剧很多,大家一定从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皇帝,那么他们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皇帝的服装又给你什么感觉呢?(威严、高贵)可是竟然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不穿衣服,赤身在大街上游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这一故事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作者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整体感悟
①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在默读前给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a.默读要做到不出声、不回视、不指读。
b.速度要快,每分钟约500字。
c.了解课文内容大意。
d.圈出不会认读的字。
②教师板书重点字,教学生认读。
炫耀 妥当 分外 滑稽 陛下 御聘 头衔 爵士 勋章
③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指导简单评析。
[要求]分别担任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用普通话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
b.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出故事大致情节。
④请学生复述课文并作简单评析。
要求抓住重点情节、重点人物的重点语言复述,并注意模仿人物说话语气。
⑤理清故事情节。
在前两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划分故事情节、层次。
教师板书:皇帝爱新装成癖一骗子做新装一大臣官员等人看新装一皇帝穿新装出丑
以上两个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为下节课的讨论打下基础。
小结
阅读童话类文学作品,可以像阅读本课一样,先从情节人手,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理清课文内容,明白层次、结构及详略,然后再做细致的揣摩、探究。
布置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语。
②熟悉课文情节并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以探究性讨论为主,理解文章内涵,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教学设计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并记录好讨论结果(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出示问题)
①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②故事中的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③你怎样理解故事的内涵?
④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预期结果]
问题一、二:故事的主人公是皇帝,这是个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极端奢侈、不务正业的皇帝。
问题三: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批判了说假话的世风。
问题四:故事中由一个小孩戳穿了骗局,揭出了真相,意在教育我们要保持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教师依次出示问题(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学生思考,自由发??
问题一:皇帝无疑是愚蠢的,昏庸腐败的,那么骗子骗取皇帝的钱财并愚弄皇帝这一行为值不值得肯定呢?为什么?
预期结果:有人也许会说骗得好,这样的皇帝,不骗他骗谁。而且愚弄了皇帝,也给百姓们出了一口气。有人也许会说骗子是可耻的,因为他们的动机就是骗钱,并不像一些“侠客”一样劫富济贫,伸张正义。
问题二: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像那个小孩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第一个说真话么?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情况么?你是怎么做的?说给大家听听。
预期结果:可能有同学说自己会站出来说真话,有可能有同学会说不敢。多数同学肯定都会遇到“说还是不说”的情况。至于如何做,可能有些同学不会讲真话。这一问题,重要的是鼓励学生站出来说实话。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达到深刻领悟文章内涵、培养敢说真话的高贵品质的目的,同时,培养多角度思维方式,也是这一节课的重点环节,所以,教师的“导学”特别重要。在讨论中,一要“导”学生说真话,二要“导”学生结合课文情节,结合生活实际分析。
小结学生发言,布置作业
①教师小结
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②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中的《丑小鸭》、《海的女儿》、《豌豆上的公主》等。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篇2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停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求自得,拥有一份相对独立的读书权。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个性与人性。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正是能体现上述理念的一个好例子。
[教学创意]
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内容,美化教学手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嬉戏、哞哞、潺潺、眨巴、痒酥酥、踉踉跄跄”等词语。
2、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3、赏析童话优美的意境,理解联想和想像手法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2、学习欣赏文章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赏析童话优美的意境,理解联想和想像手法的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教学活动]
1、朗读活动;2、品读活动;3、探究合作活动;4、感悟活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环境]
1、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建立了人生观、世界观。对人生有了初步的理解,经过联系生活,着重培养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对学生的内心有了一定的影响,七年级学生具有单纯、活泼的特点,班级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敢于探索与实践的良好学风,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提问的互动气氛较浓。七年级的学生,一般对童话比较感兴趣,教师如果引导适当,容易激起学生想像思维的火花。所以本文的教学设计多为学生活动,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笔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美的熏陶。对于不善于表达和不敢于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采取鼓励、理解的语态,鼓励这部分学生回答问题,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2、课程分析:现代教学观念主要是“以人为本”,在不否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教学更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强调学生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学本。
3、教材分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课,作者运用童话的形式,讲述了盲孩子在影子的陪伴下重见光明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的歌颂和赞美。通过学习本文,可以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到爱能带来光明,爱能呵护人成长,爱是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得到升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无数次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在那里,我们结识了许多的好朋友,(学生举例)。大家还想不想认识一位好朋友。(多媒体投影出示画面)好,那就让我们再次步入美丽的童话世界,去结识一对新朋友。他们都很特殊,其中一位是盲孩子,他的朋友就更特殊了,特殊在哪里?盲孩子的朋友是谁?对了,是他的影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读的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二、朗读文章,整体感知
童话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连读,了解故事。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在萤火虫的帮助下,看见了光明,影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三、品味赏析
同学们看文章的导语,导语说这是篇什么:
生:童话,美丽的童话。
师:对了,我们要注意童话前面的修饰语:“美丽的”(板书:美丽的童话)。这篇文章写得很美,给我们营造了一种纯真的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如课文主题、意境、语言、人物等)品味出这种美来,聪明的你是否发现了美呢?
(学生自主学习)
2、自由朗读品味,圈划、批点认为“美”的地方。
请同学们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情到动处,请拿起笔将这些感动你心灵的文字划下来,最好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默读,师巡视)
好了,好的东西应该让我们一起分享,让我们先在组里交流你刚才发现的美,然后确定一名代表发言。
文章一定要注意朗读,这么美的文字,读起来要轻柔一点。这样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否则,读完之后,作品还是作品,你还是你。
教师:作者说,他是带着写诗的激情,带着写诗的语感来创作这篇童话的。这篇童话的语言是美的,凝练的,像诗一样。文章最美处是哪里呢?(童话的结局)盲孩子看见了光明,他的影子获得了生命。盲孩子会看见光明?影子为什么会获得生命?(板书:见到光明,获得生命)
3、演绎故事
刚才的问题如果由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自己回答是不是更合适?那么,我们将这些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请到我们身边来怎样?哪两位同学愿成为我们身边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将他们之间的故事为我们演绎一遍。(找两位同学上台扮演)
教师读叙述性语言,其他同学当美丽的而又善良的萤火虫(分角色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这几位同学表演怎样?下面我们是不是对这两位小演员作一次采访?如果你是一位小记者?让你采访他俩你会问哪些问题?
(学生稍作准备并实践)
教师总结:谢谢两位演员给我们的精彩表演。盲孩子就这样见到了光明,影子也成了一个真正的美丽的男孩子。现实生活中会发生这样的事吗?这是作者的想像。想像是童话的生命,作者这样想像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教师投影汶川地震图片后)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主题:
关爱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光明和美好,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
四、拓展延伸
1、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文章主题
明确:爱
2、要求学生写自己的感悟。
学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也许对爱开始了思考或有了新的思索。请同学们把对爱的感悟写上心形纸上,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学生讨论书写)
3、学生六人一组,自由组合,用心形纸条拼图案。
4、请一组同学展示成果。
5、相互交流。
6、教师小结。
有限的空间,有限的时间,让我们意犹未尽,心有遗憾,为了弥补心中的这份遗憾,让我们把爱心活动延伸到课外。(出示多媒体)
(1)爱表演的你,可以与你爸爸、妈妈演一演这个课本剧。
(2)爱诵读的你,可以背一背你最喜欢的有关爱的句子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爱唱歌的你,可以唱一唱爱的歌曲。
(4)爱制作的你,可以把爱的祝愿做成贺卡,送给你的朋友。
(5)爱写作的你,可以创设一个曲折的情节,用美的语言以人间最美的情感为话题写一篇小练笔。
这就是本课的作业。
五、课文总结,美好祝愿。
一老师希望:如果你是一个盲孩子,永远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如果你能做“影子”和“萤火虫”,永远不要吝啬你的爱心和光芒!
板书: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美丽的童话)
爱
盲孩子见到光明
影子获得生命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篇3
文本解读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对于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它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要理解内容并不难,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课文思路,可以抓住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关键语句,“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们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等,盲孩子的心情变化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明线,将文章脉络清晰地展示出来。
(二)情节的发展,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给他带来温暖,——困境中来自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了光明。
(三)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题即大家都应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从盲孩子的角度可以概括出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对生活要有执着的追求、坚强的信念,要敢于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感知生活的光明;从影子的角度,可以概括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待生活要善良、热情、真诚,对别人要有爱心,还可以到感受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支持者,并且对于真正对待生活的人,帮助别人是自己洁净心灵、灵魂的需要,在帮助别人中净化心灵,从而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从萤火虫的角度,我们知道它是在别人需要时勇敢走出来,给予别人帮助的形象,它是奉献自己所有光和热的,它是善良的,它虽不能播撒光明,却能给人在黑暗中指明方向,对待生活很热情很勇敢,不畏风雨;它是快乐的天使,能够团结互助,生机勃勃充满生活的活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把握文章的主题,体会文章的情感,培养多向思考的能力,从不同角度分析。
情感与目标:呼唤人间真情,把爱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与讨论
三、教学重点:探究盲孩子的心理变化,并理解这种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文章的主题。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看屏幕上的动画,大家想一想它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把这个故事讲一下?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那今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到一个盲孩子身边,去感悟他的心灵世界,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童话故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圈点理解相关字词。并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
2.请你找出有关盲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可以抓住关键表心理的词语。
3.盲孩子的心理变化就是文章的线索,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小结:文章写了一个孤单寂寞的盲孩子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光明充满渴求,他执着、坚强、并勇敢的将自己心灵的窗户打开,在影子的帮助下,盲孩子终于感受到了光明,同时影子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人格得到了升华,他自己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三、合作交流
自由的朗读课文,分组讨论: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精彩?说说理由。(从内容、主题、语言、人物形象等方面)
小结:这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文章通过一个盲孩子从看不见光明到看见光明的故事,它表达出对待生活要有坚强的信念、要乐观、要有爱心的主题。课文语言优美,活泼,描写情态逼真,自然。刻画了几个美好的人物形象。如一杯陈年老酒,散发着阵阵余香,沁人心脾。
四、拓展迁移
请你谈谈学习这篇文章的收获。
五、小结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让我们都来关爱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让爱的清泉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间,让爱的阳光永远沐浴着我们成长,让爱的力量永远鼓舞我们伸出友爱的双手,去迎接更灿烂的明天。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篇4
知识目标
1、积累“嬉戏、哞哞、潺潺、眨巴、红润、孪生、痒酥酥”等词语。
2、了解童话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爱”的主题。
能力目标
1、美读课文。感受课文纯真、友好的情感氛围,体会诗情画意。
2、培养学生多向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文章的主题的能力。
3、涵泳品味文章,多角度多侧面感受作品的美。
德育目标
呼唤人间真情,把爱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学重点
1、探究盲孩子的心理变化,并理解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2、赏析课文的美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文章的主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美丽的童话。语言优美、简洁、凝练,有较强的表现力,而且有诗的特质。教读本文,宜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正音读、范读、领读、分角色朗读、配乐美读等),读出语气、节奏,读出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理解文意。
2、讨论法。学生自己设疑解疑,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学生向老师提问等方式,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互助。
3、美点寻踪法。用美的眼光欣赏这篇美丽的童话,让学生自己发现美、赏析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分角色美读课文,感受童话“爱”的氛围和诗一般的意境;精读课文,美点寻踪,多角度感受作品美的特质;课堂练习,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一个盲孩子出神地“望”着远方的画面)
一个盲孩子,静静地坐在那里,侧耳倾听着身边一群同龄人在喧闹嬉玩,虽然他也被他们讲的笑话引逗得微微一笑,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沉默不语地侧耳倾听着……同学们,当你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时,你的感受如何?今天我们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让我们随着作者金波灵动多思的笔触走进盲孩子的内心世界。
有一条河,从古流淌到今;有一片海,从过去喧腾到现在。这河叫爱河,这海叫心海。是爱让痛苦远离,是爱让无助走开,是爱让盲孩子重见光明,今天,我们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抽查预习情况,检查学生字词积累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加粗的字注音。
嬉戏( )哞哞( )霹雳( )
潺潺( )痒酥酥( )孪生( )
(2)依据下列例子仿写词语(尽可能用原文词语)。
绿油油
仔仔细细
教师选五位同学回答问题,明确:
(1)xī mōu pīlì chán sū luán
(2)阴沉沉 痒酥酥 孤零零 蓝幽幽 模模糊糊 踉踉跄跄 飘飘忽忽 跌跌爬爬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选择温馨欢快的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文字作媒介,再现文章展现的画面,让故事活在学生心里。
可安排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
3、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设计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
多媒体显示:
①请用自己的话介绍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故事。
②盲孩子的心理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切磋。
教师请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①盲孩子十分孤独、寂寞。“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给他带来了温暖;困境中来自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得到了光明。
②学生筛选的能够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有:“他的日子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
因为盲孩子受到了“影子”“萤火虫”以及太阳、月亮的关爱、帮助才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是爱改变了盲孩子。
三、精读课文,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
1、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交流看法。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请谈谈这篇课文的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回答:
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像诗歌一样,有一种节奏美,含蓄美。
文章的题材非常美,写一个盲孩子的内心世界,影子像一个活泼的孩子,萤火虫像一群热情的伙伴,他们帮助了盲孩子,给盲孩子带来了欢乐、光明。
文章立意非常美。用童话的形式来表现爱的主题,正像老师导语中所讲的,似乎有一条爱河流淌在我们心田。
美在细节。文中写盲孩子逐渐恢复视觉时“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以第一次见到的景物和色彩渲染了一个神奇美好的意境。
……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进一步归纳,设计学习卡片。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派小组长来讲桌前抽卡片,领取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讨论完毕后,每组选一人作汇报发言,如觉不足,其他成员随时补充,看哪一组最有收获,发言最精彩。
3、小组交流,汇报人发言。
第一小组:我们探讨的是文章的意境美。文中的盲孩热爱生活,渴望光明,他以耳代目,感受着鸟儿的欢叫,清风的轻拂、蜜蜂的纷飞,他借听觉感受的世界是多么柔美。盲孩子在影子的陪伴下,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情调轻松欢快。在萤火虫的帮助下,盲孩子眼前出现了“一颗米粒大小的光点”“在夏夜的微风细雨中,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丢失的影子回来了。”“月亮出来了……太阳出来了……弯弯的彩虹……各种颜色的花朵……绿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姹紫嫣红,色彩纷呈,组成了一种绚丽多彩的境界。总之,意境的转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我们认为:美在轻柔、美在活泼、美在绚丽。
第二小组:我们探讨的是文章的语言美。文章如诗歌一般,按句排行,短小、活泼、跳跃。文章大量运用叠词,如“静静”“轻轻”“哞哞”“咩咩”“潺潺”“阴沉沉”“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痒酥酥”“仔仔细细”“模模糊糊”“踉踉跄跄”“跌跌爬爬”这些词语不仅描写情态逼真,而且琅琅上口,有一种节奏美。文章含蓄地表达“爱”的主题,耐人寻味。总之,我们认为语言美,美在跳跃,美在节奏,美在含蓄。
第三小组:我们探讨的是文章的主题。我们小组内部意见难以统一,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盲孩子热爱生活,心中有坚定的信念,执著地追求光明,最终也拥有了光明,以此来表现“人活着应当有坚定的信念,信念不倒,人生不老”的主题;有人认为文章借“影子”“萤火虫”关爱、帮助盲孩子使他走出黑暗的故事表现了“我们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影子由于帮助盲孩子最终得以变成一个衣着美丽的孩子,这表明“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的主题;有人认为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彩虹等为盲孩子展现了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文章借此表现“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主题。……主题的多样性正表现了文章意蕴丰厚,内涵深邃。
第四小组: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各用一句话评价这篇文章。小组的意见有以下6种:“这是一曲爱的赞歌”“这是一幅充满爱意的画图”“这是一个新世界最美的童话”“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虚幻的,也是美丽的”“爱的呼唤”等。
在每一个小组发言过程中,教师相机诱导点拨,纠正不足,赞赏优点,全面保护学生的探究心理,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热情。
四、课堂练习
读课文中“在夏夜的微风细雨中,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这一句话,体会其优美的意境。以“在冬日的漫天飞雪中”为开头,仿写一段话,用上加粗的词语。
选四名同学回答,其余同学评价。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塑造了盲孩子的形象,营造了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在感受作品意境美、语言美、立意美的同时,体会文章“爱”的主题,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爱充满人间!
六、布置作业
1、将下列选项正确的填入横线,使之组成一个文意贯通的长句。
①春风从耳边吹过的声音
②连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他也很喜欢
③鸟儿黎明时的叫声
盲孩子还喜欢听……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到来以后,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
昨天早晨,我在草地上做徒手操,安静在花树丛中,因为常常在花香中,她走得很,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感觉。
终于,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了下来。
安静是个细腻的女孩子。我们用眼睛看到浅绿深红的世界,安静用她的心来感受和理解。安静的面前,同样是一个层次浓淡有致的春天。我相信,她的没有视觉的世界,和我们一样丰富,甚至可能有比我们更丰富的地方。
安静极缓极缓地伸出她的手。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白蝴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神秘的灵性抓住。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眼,我深深地感动着。
安静细细地感觉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离,安静仰起头来,在用心灵张望。
安静的心上,此刻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自我的缤纷世界。安静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无言地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选自吴玉楼《触摸春天》,有改动)
1、从下面的括号里选出最恰当的词填在句子相应的横线上。
安静在花树丛中(a、穿梭 b、穿行),因为常常在花香中(a、流连 b、徘徊),她走得很(a、顺畅 b、平稳),没有一点磕磕绊绊的感觉。
2、除在开头点明安静是个盲童之外,文章还有哪些描写反映出她是双目失明的?请举出两个例句并加以分析。
3、“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离,安静仰起头来,用心灵张望。”句中的“用心灵张望”如何理解?
4、安静触摸春天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的话回答。
5、按照下面的指示,用简短的话说说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对春天:
对蝴蝶:
对人生:
参考答案:
1、b(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安静是盲童,只能说“穿行”)
a(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多指心事重重。流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a(注意句中的“磕磕绊绊)
2、“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写嗅觉。
“安静仰起头来,用心灵张望”写感觉。
3、安静是个盲孩子,只能用心灵感受春天。
4、“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自我的缤纷世界”。
5、安静对春天无限热爱;对弱小的生命十分爱护;对人生充满乐观。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b案
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回忆趣事,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a、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b、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c、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
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b、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a、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b、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a、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b、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词汇。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学习主动关心别人,营造温馨、友善的人际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
3、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情感体验法;说学法;文本扩展法;
学 法:合作式学习;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在诵读中体会文章主旨。
2、联系自身经历、见闻,加深对爱的理解,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影子”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是听着童话故事,慢慢长大的,你都知道哪些童话故事?
(同学谈)2、《丑小鸭》、《青蛙王子》、《白雪公主》曾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美丽的童话,那汩汩流淌着的爱的清泉,伴我们渡过了幸福的童年,今天让我们再次步入童话的殿堂,在关爱的氛围中结识新的伙伴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板书课题) (多媒体)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检查生字,翻到课本109页,请一位同学读生字。大家齐读一遍。
2、谁能为我们解释一下踉踉跄跄的含义?
三、快速阅读(跳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简单的概括故事的情节发展。(多媒体)
(学生回答,教师肯定并补充)
2、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故事中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那些变化?在书上用横线标出有关语句) (多媒体)
(勾画完后请互相对照,看看彼此勾画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内容是否应该勾画,为什么)
学生对照交流
请你们把勾画的句子诵读一下,注意体会他的感情变化。
明确 :
1、(1)盲孩子在他的影子和萤火虫的帮助下,看见了世界,看见了光明;影子同时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
(2)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2、开始“他的日子很寂寞。”接着“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当他看到萤火虫时,感叹说:“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当他的眼睛复明之后,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
四、思考讨论(同学们朗读的很好。也已经把握了故事的情节发展和盲孩子的心情变化。下面我探讨几个问题)
1、盲孩子得到了来自周围那些事物的关爱?(多媒体)
(影子、灯、萤火虫、太阳、月亮……等)
2、盲孩子在恢复视力前后,作者的写作觉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多媒体)
(从听觉转换到视觉,着重写色彩)
3、他的心情由寂寞到快乐,再到惊喜,是什么使盲孩子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多媒体)
(抽生答,教师作肯定并予以补充)
(是影子的陪伴以及影子 、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他快乐、得到光明(爱与被爱)。)
五、人物形象探讨
故事中出现了三个人物:盲孩子、影子和萤火虫。你最喜欢那一个?请说明理由。(学生探讨回答,教师肯定后补充)(多媒体)
盲孩子珍惜友谊、坚强勇敢、热爱生活
影子 善良纯洁、忠诚守信、不畏挫折
萤火虫心地善良、助人为乐
六、关于主题
关于课文主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下面两种说法(课后练习一),你能同意吗?你还有别的看法吗?简要说说理由。(多媒体)
第一种,我们应该关爱弱者,且贴近童话的整体内容。
第二种,爱是相互的,关爱他人也就是关爱自己。
(学生可从多方面、多角度畅谈自己新的认识。)
七、精读选段,品味文章的美
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四人一组来探讨一下课文,看看课文的美表现在那些地方?(你觉得这篇文章美,美在那些地方)(多媒体)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肯定并归纳)
1、美的语言。诗样的语言,节奏美,含蓄美。本文大量运用叠词,不仅描写情态逼真,而且舒缓语气,琅琅上口。文中的叠词还有哪些?(“静静”、“轻轻”、“踉踉跄跄”、“跌跌爬爬”)
2、美的立意。童话的形式来表现爱的主题。
3、美的意境。(神奇美好的意境)
如:(1)由于主人公是一个盲人,只能凭借他的听觉来感受环境。所以作者多从听觉描写盲孩子感受到的自然美:“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2)当盲孩子渐渐恢复视觉时,着重写了视觉和色彩:“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一会儿闪着幽蓝的光,一会儿又闪着翠绿的光”。
八、文本拓展,提高能力
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文章。那你能谈一下本文给你的感受吗?(同位交流)
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得都有道理。确实,爱无处不在。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没有双腿,却可以走出一条顽强不屈的路;没有双耳,却能听见世间的天籁;没有双眼,却能看见世间的光明。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
如:抗洪抢险中战士和百姓的鱼水深情是一种爱;防治“非典”中白衣天使无私的奉献是一种爱;保护地球,保护绿色大自然,这是一种爱;捐助失学儿童,重返学习乐园,这也是一种爱。
我们的身边,爱无处不在。
学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也许对爱开始了思考或有了新的思索。我有这样一些感悟提出来与大家共勉:(多媒体)
九、课堂小结:(多媒体)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塑造了盲孩子的形象,营造了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在感受作品意境美、语言美、立意美的同时,体会文章“爱”的主题的同时,让我们伸出有爱之手,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爱充满人间!让这种美在我们心中永驻!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篇7
?教材分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九课。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旨在倡导我们同情、帮助弱小者和有困难的人,这样我们自己的精神境界也会得到提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设计理念】
新课程积极关注体验性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沟通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等等。本着上述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建构相关平台,使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成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培养,其它学科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教学准备】
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
2、教师准备背景音乐──录音带《爱的奉献》、电脑效果图。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画,文娱委员事先教同学们学会唱《爱的奉献》这一首歌。
?教学流程】
一、情感体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项活动,请同学们把练习本、笔拿出来,做好书写准备(同学们做准备)……好了,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在练习本上写下“假如我是一个盲人”这句话。(同学们书写)
师:写好了吗?写好的同学请说说你写得怎么样?
生1:我写得不好,有一些字重叠到了一块。生2:我写得不整齐,好像“一行白鹭上青天”。
生3:我写得还可以,但是如果更长一点的句子就可能写不好了……
……
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体会到了做盲人的痛苦。那么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盲孩子,他的生活是不是也是这般痛苦?在他的世界里,他生活得怎么样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旨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盲人的痛苦,拉近与文中盲孩子的距离,让学生走近作品,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做好评价准备,老师指导朗读
1、学生上讲台分角色朗读,老师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
2、听读完毕,学生自由发表评价意见。
生1:我要说的是,瑶池同学(读叙述语言的)在朗读过程中出现了读错字的现象,如“扇(shān)动”读成了“扇(shàn)动”。
生2:我认为如果能再让一个同学读“一只萤火虫”的话,一个小组的同学读“几只萤火虫”的话就更好了。
生3:配上背景音乐后,听他们读,我觉得他们读得很棒。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要说的是,他们几个读得都不错,但有一些地方还须注意,如盲孩子由寂寞逐渐变得快乐起来这个变化没有能够读出来,应该从语气、节奏等方面再好好地把握下。(做示范朗读)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读中悟,同时注意做好朗读指导)
三、师生共同探讨问题,把握文章主题
1、小黑板展示问题:
⑴ 找出文中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句子。
⑵ 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你能说说它美在什么地方吗?
⑶ 你认为本文的主题该如何概括?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2、各小组讨论探究上述问题,教师巡视,参与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得出问题的答案。
⑴ 盲孩子很寂莫arr;“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arr;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⑵ 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发言。
师:(过渡)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哪一组的同学先来说?
生1:我们觉得这篇课文的语言很美。
师:能具体谈谈吗?
生1:说不出来,就是觉得它很美。
师:哪个同学来帮帮他?
生2:这篇课文的语言多是短小、活泼的句子,我们觉得它非常适合我们这般大的孩子阅读。
师:还有没有补充的意见?
生3:我觉得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的画面很美。在这幅画上,有牛儿、羊儿、各种野花野果,还有太阳、月亮、彩虹、绿草、露珠、溪流等等,这一切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吸引、感染着我们。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上课之前,我要求大家根据课文描绘的意境,自己创作一幅画,现在大家可以把画拿出来了,各小组选出你们组最美的一幅,然后交到老师这里。
(同学们评选创作画、上交。)
师:(展示画作)大家画得很不错,你们想看看老师的作品吗?
全体生:想!
(师展示用电脑创作的效果图)
师:大家比较一下,哪一幅更美呢?
大部分生:老师创作的那一幅更美。
师:同学们的眼光很不错,老师的这一幅呢,是用电脑创作出来的,跟大家画的相比,色彩比较逼真、鲜艳,整体效果较好。所以呢,我们今后要努力学习电脑知识,争取自己也能用电脑创作出更多的东西。
(这一环节旨在整合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在动手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可以激发同学们学电脑的兴趣。)
3、探讨问题三:
师:(过渡)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第三个问题,哪个组的同学先来谈一下?
生1:我们第一小组的同学赞同课后练习一中的第一种说法。因为像盲孩子那样的弱小者,如果没有人去帮助他们,他们很难生活得下去,更不用说感到生活的光明与美好了,所以我们要为他们献出自己的爱心。
生2:我们第二小组的同学赞同第二种说法,给别人幸福,自己也能获得幸福。例如,班里的某个同学的成绩落下了,我去帮助他把学习搞上去,在这个过程中,我学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提高,这难道不是幸福、快乐的事吗?
生3:我们组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用《爱的奉献》这首歌中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来概括。文章当中不管是盲孩子,还是影子都获得了幸福,一种幸福、美好的情感充溢其中,这难道不是美好的人间吗?
……
(这一环节旨在让同学们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习惯。)
四、小结,师生同唱歌曲《爱的奉献》
师:(承上)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想听听老师的意见吗?
全体生:想!
师:有歌唱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好汉尚且如此,作为像盲孩子一样的弱小者,就更需要我们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他们才能感受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国家始终没有忘记这一特殊群体,并在1990年的时候设立了全国助残日,时间是每年五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号召全社会的热心人为他们献出爱心。让我们也像课文当中的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那样关爱弱者,为社会献出自己的爱心,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本文的学习。(师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同唱歌曲《爱的奉献》)
(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都陶醉在优美的歌声中,整个身心如沐春风,得到了春风化雨般的滋润。我仿佛看到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洗礼,情感得到升华,真正抓住了语文人文性得特点,达到育人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一个盲孩子,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假如你遇上一个盲人,你将会怎么做?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万泉片区课改公开课。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同时做了充分的准备,如为了准备这一幅电脑效果图,我多次到市里请教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等。从课堂实施的情况来看,我感到做得较好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新课导入环节较好地创设情景,让同学们体验到盲人的痛苦,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开了个好头。
2、要求同学们根据课文创作一幅画,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回应。从课堂上同学们展示的画作来看,同学们画得还不错,这样既培养了画画的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3、同学们的朗读较好,在背景音乐的陪衬下,同学们大胆登台朗读,而且读得很好,特别是忠慧同学,得到了市中学教研室严主任和其他听课老师的赞扬。
4、师生同唱《爱的奉献》这首歌这一环节,较好地唤起了同学们心底的真善美的情感,引起了强烈的思想震憾,学生们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5、初步培养了同学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足之处是:出于长期来对老师的一种敬畏心理,在师生共同讨论阶段,气氛不够热烈,师生互动不够,敢于发言的同学不是很多。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教案篇8
○教学目标
①摘抄优美词语,积累语言。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④学习欣赏文章美。
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③学习欣赏文章美。
○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教师:录音机,磁带(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无数次地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在那里,我们认识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今天,我们再次步人美丽的抒情童话世界,那里有诗一般的境界,有汩汩流淌着的爱的清泉,还有等待我们结识的新朋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教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①教师范读课文,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声音要轻,创设温馨情境。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然后讨论:
a.课文中有哪些句子表现了盲孩子的心情变化?
b.归纳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步骤。
以上两个问题学生讨论不会有太大困难,可指导学生边讨论边把能表现盲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在书上用横线标出(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它很快乐。——“啊,我看见它了,萤火虫……”他从来没这样快乐过。——盲孩子望着他的影子惊喜地叫起来:“啊!我的影子,是你吗?我好像看见你了!真的,我看见你了!”——他看见了周围的一切。)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再归纳出文章情节步骤,教师板书如下:
盲孩子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盲孩子带来快乐,带来温暖→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爱使盲孩子得到光明
探究研读,理解文章主旨,欣赏文章美。
①组织学生讨论,欣赏文章美感。
a.本文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温馨的氛围,有着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你分析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意境美的。
b.美好的意境是靠美好的语言表达的,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可四人小组讨论,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都受到美的感悟熏陶。
第l题让学生理解意境美,可从盲孩子热爱生活,渴望光明,情调轻松欢快,情境多姿多彩方面理解。如:“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采摘野花野果”,“听潺潺的流水声”,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以及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花朵”、“绿草”、“露珠”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种绚丽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
理解第2题,学生可以从个人角度举例分析美的语言,不强求一律。例如:
◆全篇几乎都由短句构成,好读,不拗口,如“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弯弯的彩虹。”“他还看见了各种颜色的花朵。”“还有绿草。还有草叶上明亮的露珠。”
◆叠音词很多,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还可以舒缓语气。如“轻轻”、“咩咩”、“哞哞”、“潺潺”、“阵阵、”“飘飘忽忽”、“幽幽”、“缓缓”等。
◆节奏感强。如“话音刚落,一声霹雳炸响,风夹着雨,雨带着风来了。”“他们走过泥泞的旷野,踏上小路,走向家中。”
◆含蓄,有象征意义。如“我从阳光里来,也从月光里来,还从灯光里来。”“光明是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来到你身边陪伴着你的。”“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按句排列,短小、活泼、跳跃,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适合孩子阅读。如“他是一个盲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光亮,没有色彩。”“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②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主题。
[讨论]结合课文情节的发展和诗情画意的境界,我们应如何理解文章主题。
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借助于练习一出示的两种说法让学生评判。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有新的见解。对练习一所列出的两种理解,应该肯定都是正确的。让学生明白,一篇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其主题,得出不同答案。如学生说出这两种以外的答案,如:不管自己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像盲孩子一样热爱生活,追求光明未来等,也应予以肯定。当然,从文章整体内容理解,关爱像盲孩子一样的弱者,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则更贴切一点。
总结
美的语言,美的意境,美的主题,构成了这篇美的课文。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一遍课文,让这种美在我们心中永驻。
(一人读叙述语言,一人读“盲孩子”的话,一人读“影子”的话,齐读众多“萤火虫”的话,可再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布置作业
①你在生活中接受过别人的真诚帮助吗?你在生活中有过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经历吗?请你以“爱”为中心,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篇短文,表达出学了这篇文章的心理感受。
②摘抄优美的词句,写到练习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