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制定出一份优秀的教案,教学质量才会有所提高,教案在拟订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与时俱进,句子范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音教案反思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音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在优美抒情的氛围中感受音乐旋律及歌词。
2、通过师生分别扮演“宝宝”和“星星”的不同角色,掌握歌曲的情绪及内容。
3、能体会“宝宝”在夜晚数星星的惬意之情。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室内各处可悬挂大大小小的星星。
2、玩具小男孩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星星吗?(喜欢)那你们知道星星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吗?(晚上)那你们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吗?”
2、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数星星吧!(音乐:闪烁的小星)
3、你们数清楚了吗?
二、在情境中理解歌词。
1、“有个小宝宝啊,他也在晚上数星星,那他数清楚了吗?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2、听老师唱歌曲两遍。
3、“小宝宝是怎么数星星的呀?数星星的动作应该怎么做?”幼儿尝试做数星星的动作。
4、小宝宝啊,他数来数去也数不清。”这个数不清的动作你想怎么做?
三、游戏:数星星
1、老师做“小宝宝”,其余幼儿做“星星”,小宝宝在“星星”中间边走边数。
2、分角色玩游戏,可连续玩几次。
3、将“宝宝”数星星的惬意之情反馈给全班幼儿,集体扮演“小宝宝”数“星星”。
活动反思:
本课整体上的效果还是不错,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不足的地方是有的个别的学生有时做一些课堂小动作,影响教学,其次是学生的主动性有些欠缺应该设计一些合作交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反思,从教学环节设计入手,争取减少走神的学生充分调动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小班音教案反思篇2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大变小》含反思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如黄瓜、青菜、胡萝卜、苹果等),引导幼儿运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由于活动中幼儿要接触小刀、剪刀、汤匙等工具,因此应事先准备一些创可贴、消毒药水等,并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幼儿的探索活动顺利进行。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方肉、豆腐干、青菜、胡萝、苹果、茄子、大蒜、切成两半的西瓜等。
2、各种工具:汤匙、剪刀、小刀。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孩子们认识大部分的食物,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名称。说到大蒜时,有一个孩子说:“这是馒头。”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剥一剥,闻一闻,尝一尝,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出“这是我们吃过的大蒜”的结论。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师: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有的.幼儿不会表达,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他用语言表述;有的幼儿已能清楚地说出“能”或“不能”,教师就进一步引导他说说“为什么”;个别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能说出:“瓶子太小,东西太大。”
师:怎样才能把东西放进去呢?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地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当幼儿看到教师将食物剪小时,兴奋地拍起手来:“变小了!变小了!”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并帮助幼儿记录。剪刀可以剪菜叶,但剪不动菜梗,于是忙忙又去拿刀。史文一直用刀切胡萝卜。京海用勺予舀西瓜。星星尝试用刀切苹果,不小心切到了手,破了一点皮。星星说:“我很勇敢的,不哭!”教师边观察幼儿操作,边用琅琅上口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如:“变变小,放进去。”由于小年龄幼儿常常用语言指导动作,所以他们会边操作,边和教师一起重复,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理解“大”“小”的概念。看到有的幼儿用剪刀将菜叶剪小,教师便有意识地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如他们用剪刀剪土豆,用汤匙切菜,教师便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有个别幼儿自始至终使用一种工具,教师便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用完的工具要求幼儿放回原处,要幼儿用抹布擦手等,并及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①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有的幼儿说:“我把它变小了。”教师便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较清楚地表达过程,教师以绘画的形式为幼儿记录。
②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刀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少,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工具。当教师和幼儿一起回忆刀是什么样子时,一些孩子说出“刀是很快的”,有两个幼儿用手指着刀最锋利的地方,表现出“很可怕”的样子。
教师通过绘画(如图),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同时,引导孩子们观察幼儿园里用的刀和家里用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孩子教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莱的刀有危险,不能玩。教师还准备了一份告家长书,及时将活动信息告知家长,以便家长为幼儿提供安全的工具,配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活动反思:
运用工具,模仿成人的动作,是两岁半幼儿非常热衷的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做中学”的理念设计了这一活动,并在活动中体现了教育目标。值得称赞的是教师十分耐心地帮助幼儿运用他们能理解的图画形式做记录,这为幼儿将来自己记录作了很好的铺垫。教师还有意识地在活动过程中贯穿安全教育、家园合作理念,以确保幼儿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小班音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能初步的理解故事。
2、大胆想象并尝试表达小动物和风儿经过会响的小路的情景。
3、享受聆听树叶发出的声音的乐趣,萌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大胆想象并尝试表达 。
难点:乐意联想并尝试用语言表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猴玩具一只、树叶路一条、故事图片。
经验准备:与爸爸妈妈有过拾落叶的经历,认识落叶的颜色,并踩过落。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组织幼儿活动室外站好队,出示小猴:小朋友们,它是谁呀?(小猴)它请我们上他
家玩,你们想去么?(想)
2、让我们一起去吧。组织孩子们走进活动室的树叶小路。
3、咦?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回答)
4、树叶怎么会有声音?(踩到上面就会响了)
5、教师组织孩子倾听老师和幼儿走到树叶上的声音的不同(单、双脚交替跳,踮起脚尖快走、慢走,用力踩踏等),让幼儿充分体验树叶发出声音的不同,并跟老师学说 表示声音的词语(哗啦哗啦、踢踏踢踏、窸窣窸窣等)。总结出走路方式不同则声音不同。为听故事作铺垫。
二、听故事。
1、出示小猴;欢迎欢迎,请你们到屋里坐吧。(组织幼儿入座,进行活动)
2、小猴:刚才,我听小朋友们在树叶小路上玩得很高兴 ,一会哗啦哗啦、一会踢踏踢踏、一会窸窣窸窣,小路是怎么发出这些声音的呢?(请个别孩子回答走过小路 的姿势与发出的声音)
3、小猴:这条小路不仅能发很多的声音它还有好听的故事呢?你们想听么?
4、教师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5、提问:小朋友们故事听完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来学声音,你们来猜是 故事中的哪个小动物来了,像在干什么?教师分别学习小刺猬和小白兔的,出示挂图帮助理解。(引导幼儿关注两者不同的走路方式)。小蚱蜢跳进小路后是什么声音?(引导幼儿说出小蚱蜢很小,把树叶当成了小床)
三、游戏:模仿小动物走进小路
1、小猴:小朋友们,会响的小路上走过了小刺猬窸窣窸窣、小蚱蜢吱嘎吱嘎、小兔 踢踏踢踏,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走过小路呢?你们想不想来试一下(组织孩子一起出来体验并学说声音词语)。
2、组织孩子到小路上去体验小动物走在小路上的声音,教师对幼儿的词语进行提炼, 小羊的笃的笃,小乌龟窸窣窸窣,组织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孩子学说。
3、结束:好了,玩了这么久了,小朋友一定累了,下面咱们要回家啦,让我们一起 跟小猴说“再见”。
活动总结
本活动顺着创设的情境,孩子们挺投入,在活动开始,我以“这条小路为什么有声音?的问 题引出故事,大部分幼儿对于小路会响表达出很大的好奇心,都是睁大眼睛认真的倾听。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故事的内容,模仿里面小动物走在小路上发出的声音,走在树叶路上的状态。这个环节的里面,幼儿虽然在表述方面不多,但是在动作模仿表演这一部分能够和老师互动起来。在这节活动里,我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1、树叶小路上还会有谁走过?会发出什么声音?
2、如果你走上树叶小路,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由于小班幼儿能力有限,教师应对 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如“小鸭走过小路,踢哒踢哒”,“小羊走过小路,的笃的笃”等,尽可能让幼儿在自身表达的基础上体验成功。
小班音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兔子,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和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2、在观察、谈话活动中,萌发幼儿喜欢小白兔、愿意亲近小白兔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创设宽松的活动氛围。
2、物质准备:①实物兔子和兔笼;②背景图一张,音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兔子的外形特征。
难点:由兔子的局部特征寻找小兔子。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学兔跳进活动室。
2、教师以情景故事形式引出本节活动小白兔,引导幼儿说说讲讲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1)幼儿自由观察小白兔出示小白兔,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自由观察小白兔的外形特征,亲近小白兔。
(2)师幼一起说说讲讲小白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学习它的动作。
兔子的外形特征(兔子的颜色、耳朵的形状、尾巴的长短等等);生活习性(小兔吃什么?小兔走路的样子等等);同时渗透数的概念(如,小兔几只眼睛?几只耳朵?几条腿?几条尾巴?等等)。教师利用儿歌概括兔子的特征(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眼睛,三瓣嘴,短尾巴呀四条腿,前腿短来,后腿长,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3、根据兔子的局部特征来寻找小白兔,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兔子外形特征的认识。
幼儿玩游戏《找兔子》。把藏在图画中、露出明显特征的兔子找出来,进行经验再现,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兔子的认识。
4、提问:小兔子都是白颜色的吗?还有什么颜色?幼儿发散认知,欣赏不同的兔子。
(小兔是有各种颜色的,它们的眼睛也是有不一样颜色的。那是因为它们身体里有一种叫色素的东西。含有灰色素的小兔,毛和眼睛就是灰色的;含黑色素的小兔,毛和眼睛是黑的。小白兔身体里不含色素,它的眼睛是无色的,我们看到的红色是血液的颜色,并不是眼球的颜色,所以它的眼睛自然就是红色的了。)
5、师幼一起跳《兔子舞》结束。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小兔走路为什么会一蹦一跳的?
活动反思
1、设计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以发展幼儿各种姿势的跳跃动作为主,提高了幼儿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
2、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探索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该活动是在幼儿基本掌握跳跃动作的基础上,再进行结组一起跳的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本次活动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做到动静交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合作较好,并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小班音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初步唱清歌词,唱准曲调。
2、观察蜜蜂飞舞、采蜜图片的基础上,探索边唱歌边做蜜蜂飞的动作。
3、懂得爱护小蜜蜂,学习小蜜蜂,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认识小蜜蜂。
2、ppt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用清楚、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能够根据歌词内容情境,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活动。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大树妈妈》。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进一步学习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二、熟悉歌曲旋律。
1、猜声音,观察春天和蜜蜂采蜜的图片。
教师: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儿都开了,小动物们闻到了花的香味,也都飞来了。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种小动物来做客呢!它的声音很特别,请你竖起耳朵听一听它是谁?
教师:小蜜蜂飞到了花园里,猜猜看它喜欢干什么呢?
2、欣赏音乐,创编动作。
教师:小蜜蜂采蜜的时候可开心啦!嘴里还长着好听的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小蜜蜂有一对翅膀,谁能来模仿一下小蜜蜂飞舞的动作?
三、教师范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小蜜蜂唱的歌真好听,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教师范唱一遍,请幼儿仔细听。
2、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歌词内容。
教师:你听到了哪些歌词?
3、帮助幼儿理解"匆匆"、"兴味浓"、"春暖花开"等词的含义。
4、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念歌词。
四、完整学唱歌曲。
练习过程中,注意唱准曲调,唱清歌词,唱歌时的坐姿。
五、边唱歌边表演。
六、讨论:你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教育幼儿要爱护小蜜蜂,要像小蜜蜂一样不懒惰,爱学习,爱劳动,做个勤劳的好孩子。
总结:小蜜蜂们很勤快,很爱劳动,为人们采了很多的蜜。我们要保护小蜜蜂,还要学习它勤劳,热爱劳动的精神。希望小朋友们在学校能乐于帮助老师,小朋友做事情,在家也乐于帮助爸爸妈妈,做他们的小帮手,他们一定会很开心的!
活动反思:
每当音乐响起,我总能看到孩子们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手舞足蹈。虽然小班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还显得格外稚嫩,但通过系统的训练,相信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及表现力会不断增强。《蜜蜂做工》的乐曲节奏明快,并富有一定的情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节奏图谱的引领以及教师的启发下,幼儿能够比较快的理解《蜜蜂做工》的乐曲所蕴含的情节,并在音乐的渲染下有节奏的做出动作,初步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意识。
当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节奏意识”后,再以《蜜蜂做工》的乐曲为背景,尝试用打击乐器进引导他们进一步感受并表现音乐的节奏,从而实现了从“节奏意识”到“节奏感知”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能力一步步得到提升。
整个活动,从选材到活动目标的界定,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充分体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充分展示出本班幼儿较强的综合的素质。在活动的实施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应进一步突出重难点,指导幼儿怎样从:xx x|xx x|节奏变换到x x|x x等。
小班音教案反思篇6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二、反思是否强化了地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七年级上册就有132幅,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 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三、反思是否注重了活动教学
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活动可将多传输渠道于一体。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的有效信息达到值,而且有利于实现各种感官、生命存在的意义。这说明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探究,使听、看、说、思、做有机配合,使学生学会探究和体验,提高学习能力。地理新课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动。如七年级上册有34个活动,活动内容丰富,有小制作、模拟演示、读图分析、动脑思考、填表、计算、绘图、谈感想看法等。遇到这些活动,你得问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每一项活动内容都是结合当地特点精心设计组织的吗?每一项活动内容都培养了学生相应的能力吗?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吗?
四、反思是否联系了学生现实生活。
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学更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新课程提供了许多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如感受多变的天气,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与生活等。请问自己,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心中有数吗?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是怎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识的等。
小班音教案反思篇7
活动设计背景
今天星期一,小班孩子有几个从家里带来了好吃的东西,其中王丫丫从家里拿了两个个很大很大的橘子,小家伙们现在对任何事物也都很好奇。这个季节最常见水果莫过于桔子了。课间时几个孩子围着在她都把小手伸着,丫丫则想小大人一样给她们一个一个的分着,其实他们对柚子果实不感兴趣,只不现在是物以稀为贵。呵呵,只见他们:
妮妮:哇——我的橘子开花了,(她把桔子一拜两半桔子的肉瓣真的想花一样都张开了)
奥奥:哈哈!我的是小船!(他把一瓣桔子放在桌上像在水中游)
蕊蕊:都看,都看,我戴了个漂亮的帽子。
帆帆:我家里也有好多好多的桔子,(帆帆分不到桔子,嘴巴翘好高0
呵呵,我看在眼里,乐在嘴里,想在心里。现在的孩子,别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水果,但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这让我意识到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贴近幼儿的生活,;我意识到捕捉到了孩子的这个兴趣点。
活动目标
1、乐于尝试,感知桔子的特征。
2、体验探索创造的乐趣,发展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个桔子。
2、提供塑料小刀。
活动过程
有几个孩子一下子就剥开桔子皮,放在嘴里吃了起来。还有些孩子用力剥柚子皮,怎么剥也剥不开,急得用牙齿咬,用塑料小刀切,花了好大力气也剥不开。成成抱着柚子走到我面前说:“,这皮太厚了,我弄不开!”师:“那怎么办?”幼:“用刀切开!”皮)看着一个个柚子的果实露出来孩子们高兴得又是拍手又是跳。幼:“这是柚子,你吃的是桔子。”幼:“我爱吃柚子,大大片的。”幼:“老师你看我一下就吃了!”(把几片桔子都放在嘴里咬了起来!)接着孩子们也不需要引导懂得剥开另一层皮进行品尝。吃饱后,孩子就拿起果皮想象成船、帽子、锅,瓢子在娃娃家玩了起来!
一开始,只见大孩子提出分工。瞧,制作帽子孩子,大孩子:“你把珠珠穿起来,我来剪和粘。”(、来源教案网)小孩子直点头,很乐意!大孩子:“你帮我把卡纸拿来,我来画。”小孩子连忙帮助。还有的大孩子按小孩子尺寸做了手链等。孩子们通过合作创作作品更多了,有制作果皮娃娃、果皮帽、果皮动物,还有果皮乐器等等。创作完作品,小班孩子高兴拿起“杰作”介绍给自己的同伴和老师,表演了起来,情绪非常的愉快!突然,妮妮哭着从厕所里跑了出来:“我的小船掉到水里了!”师:“为什么会掉到水里呢?”原来他跑到水池里玩起了“小船”,可“船”却漏水沉了下去。玩的正高兴时下课铃响了我们只好结束了这节有意思的活动课。
教学反思
看到孩子能兴致勃勃进行探索,我更进一步感受到确实兴趣是孩子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动力,探索始终来自孩子的兴趣,而我们只有追随孩子的兴趣同时给予适时的帮助,为他们提供充分而多样的操作材料,努力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想无论对于小、中、大班的孩子,只要你的内容真正符合孩子兴趣需要,有利于每一个幼儿提高和发展的活动,就是成功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