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7篇

2023-09-27互联网 实用范文 手机版

其实通过写心得体会也是可以锻炼我们的写作水平的,我们对工作有一些体会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方式记录下来,以下是句子范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篇1

暑假期间,全区进行线上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培训,韩震老师的详细讲解为我们深入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3年版)》内容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韩震老师的独到见解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意义。

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与党的理论、重大实践应同步推进。难度大、变化大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有新突破、新亮点,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韩震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有价值、有意义。

二、不是为生活而生活,是通过生活讲道理。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我们真的为之努力而展开教学的时候,我们会体悟到作为一名小学思政教师是如此的美好与幸福。我们是接地气的,是亲近生活、亲近学生的,我相信每一名教师都在为此做着努力,尽管这还需要些许时间,但是这种探索的过程也是价值满满。韩震老师谈到:不是为生活而生活,而是通过生活讲道理,韩老师的观点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思政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核心素养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的体现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一种核心素养间的关联,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核心素养不是分解的动作,而应是一致性、连贯性的动作“成品”。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影响个人的一时,而应是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即便学生不能清晰的记得老师所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依然能够深刻的认同老师所传授的道理。

四、教师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

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韩老师认为与笔试的成绩相比,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为重要。对于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常常跟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这一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是的,态度很重要。老师不是要求人人考满分,而是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向上。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一种过程评价。同样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乐于助人、坦诚相待、无私奉献。这种关于正能量的评价就是一种行为评价。

五、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教师本身就会带来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也属于教育资源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准确,我们自身就应该扎实学识;我们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我们自身就应该信守承诺;我们要求学生以礼待人,我们自身就应该文明有礼。“言传不如身教”,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通过此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3年版)》解读讲座的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将指引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教师的成长推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成就了教师的成长,让我们一同成长。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篇2

韩震教授站在世界格局大变化、中美大国关系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从宏观角度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3年版)》进行了解读。主要包括: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

二、主要变化与突破;

三、课程性质与理念;

四、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

五、教材的编写要求。

韩教授对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与突破进行了深入浅出、为一线道法老师,尤其是兼职老师打开视野,明白承担道法课的课程意义与育人任务,使我受益匪浅。

一、新课程标准是顺应时代的要求

韩教授分析当前国际形势,让大家了解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在解读新课标的背景与追求部分花了近一个小时时间,明确指出我们应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国际竞争的要求。了解了课标的追求,指明教学方向,让我们每一位道法老师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少年强则国强,国强才有民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做好育人方向。

二、新课程标准是核心素养的落实

此次讲座,从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组织与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建议、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六个方面解读了2023版课标与2011版的变化与突破,给老师们教学中实际的指导作用,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答疑解惑。

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新课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指南,我们要精准细致研读,深刻领会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正确实施教、学、评策略,才能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有了专家提纲挈领的解读,我们对新教材的解读就会少了一份偏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立德树人,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篇3

课程理念: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即引导学生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即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思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3、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即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突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和法治教育,有机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相关主题;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

4、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即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5、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即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篇4

学习《小学道法新课标》收获如下:

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他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二)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

(三)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与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儿童的发展是其怀着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与外界环境积极互动而实现的。课程必须根植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篇5

开学初我参加了《道德与法制》课的培训,让我感受到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现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恶意犯罪的情况也有抬头的趋势,这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对欠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学校又是未成年人学习知识的第一阵地,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办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不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

小学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课而忽略学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学校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人才,虽然授课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识教育,但并不系统、全面。要使小学生成长为一个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为老师应对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觉守法。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规。比如怎么样过马路,不能打扰别人休息,不能破坏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时要注意什么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

二、从身边做起,预防犯罪。我们积极学习《中小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加强自身修养,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要珍惜学习机会,自觉接受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鉴别能力,不要学习和模仿电视、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犯罪行为。要谨慎交朋友,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切莫虚荣攀比,不要随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况,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哄骗,遇事多留个心眼,警惕各种不良诱惑,对陌生人给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轻易接受。要学会用报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从小处入手,一点一滴的渗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篇6

今天,有幸参加了xx年道法课一级达标验收,收获颇多。感谢刘晓霞老师、两位评委和诸位参加老师们,带给我这么多的收获!

第一,在教学设计上,用刘老师的话来说,“问题很大”。首先在目标确定的依据上,不再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上写,而是从基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来写。

第二,道法课与口语课不同。课程性质和理念都应该有所区别。在课程性质上,口语课是语文的表达课课型之一。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生活性。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开放性。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地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活动性。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在课程理念上,口语课符合语文课程的理念,重点在语文学科素养上。

而道法课基本理念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低年级的课程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童年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不仅仅是未来生活的准备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这将有利于他们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第三,评价要点不具体。评价要点应该具体明确、可检测,而不是过程。比如这次进一步了解水,而是能说出水的用途。

第四,讲课的话要简明扼要。不能有太多的废话。

第五,层次清晰。写详细教学设计提取精华。层次环节合理、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第六,在讲课服装上、仪表上应该注意。今天没有刮胡子。我感觉好像就是说我的。但是我怕冷,一冷就鼻子不透气,我常开玩笑,我就是天气预报员。另外,仪表上确实应该注意。原本在大街上淘了几件衬衫,感觉不错。谁料天公不作美,我怕冷还是穿棉袄了。以后注意。

第七,按时到。今天逃会了,原本是要开安全会了。还是逃掉了。不过也挺高兴。尽管会议点名挨批,但是这么多收获还是值得的。或许这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

第八,学习目的与活动要搭配。活动是为了目的服务。

第九,语言要有头有尾。不说半截话。

第十,满满的都是对一线教师的关爱。刘老师的原话“只要你想进步,欢迎你随时来加入。”

时间紧,任务重,就不再展开写了。再次感谢刘老师们的对老师们的成长的期待和付出!

道法新课标2023心得体会篇7

在我的二年级班有以下几种小情况:

(1)每次上课很困,有些不情愿,因为上课嘛,对于孩子本来就不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占10%;

(2)学习很努力,很认真,这样的孩子占70%;

(3)学习起来有兴趣,很轻松,积极钻研,这样的孩子占20%。

有些时候看着一个个小家伙咬着铅笔冥思苦想的时候,觉得好可爱呀,即使她学习了不会,但是下课拿着小本子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也好开心,其实这正印证了孩子那种求知的天性,好奇,想解惑,想征服,想证明……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这种感觉,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表现出来积极的一面,而有的孩子表现出消极面对的情绪,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孩子每次回家之后不复习,每次都是到了课堂之上才想。要知道,每一节的知识都有上一节的内容,不复习,就等于在课前已经落下了一截。

(2)知识链没有链接好。举个小例子,本次课上学习“植树问题”里面涉及到了暑假学习的除法和乘法知识,在的时候没有学习或者掌握不扎实,导致这一讲的时候,孩子不明白除法的意义,所以有些题目根本就无法向下进行,需要从头开始一点点的铺垫,耽误了进度,孩子也觉得吃力。所以这次报了寒假班的同学,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认真的学习每一天,每天回家多看看,争取这7天的`辛苦不要白费,付出了,也要收获!

(3)家长拓展的知识过于复杂。建议您的拓展先在老师的基本题型上进行拓展,比如换个情境,换个数,但一开始最好不要轻易换类型,因为孩子才二年级,很多时候,无法做到举一反三,他需要做的是把学到的知识扎扎实实的掌握好,然后再随着年级的提高,去增加拓展的难度,很多时候,家长感觉明明一个类型的题目,为什么这个会那个不会,其实不怪孩子,是您没有掌握好拓展的难度和深度,出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而自作主张,最后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自己,所以家长在自己做拓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难度和宽度。

学而思的课程不是每天都上,家长怕给孩子造成太大的负担,也没有刻意去给孩子做太多的题,但是毕竟知识是温故而知新,希望每天能够练习1-2道题,或者每天一个小知识点,让孩子轻松的持续,只要坚持,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毕竟,学习没有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