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心禅语】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乐于索取,一种人乐于付出。吝于付出的人,他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被幸福疏远。懂得
2、【佛说母亲十恩】怀胎守护恩;临产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回干就湿恩;乳哺养育恩;洗濯不净恩;远行忆念恩;深加体恤恩;究竟怜愍恩。唵嘛呢叭咪吽。愿天下所有母亲吉祥健康,平安喜乐。语录基地。
3、【随缘济众行善积德】第与人为善。敬爱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施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善之方太多,难以畅述。的原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4、【佛心禅语】 净慧法师开示:“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 有了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 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人生在世,要乐于助人,要善于给予爱,这样才 能获得
5、【佛心禅语】 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 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造物所忌,日刻日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6、【佛心禅语】 人从出生到死亡,不过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在生命的过程中,如果你只想做一个守财奴,那么赚再多的钱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钱财只是暂时聚集在你这里的一堆数字,你死后不知又会成为谁的枷锁。不如拿去帮助别人,换取世间
7、【茶人生】贵族→夸示富贵;雅士→优雅品韵;禅宗→参禅悟道;百姓→享乐人生。解渴者→喝茶;2投资者→藏茶;3谋生者→卖茶;4论道者→品茶;5深究者→玩茶;6交流者→斗茶;7博学者→评茶;8痴爱者→守茶;9疯狂者→醉茶;10无名者→观茶。
8、【佛心禅语】 《坛经》中这段文字的解释是:善知识,我所讲的自己心中的众生, 指的是迷于本性的错误认识、骄横狂妄的情绪、不怀善意的想法、嫉贤妒 能的念头、伤害他人的欲望,等等这些心思,都是众生。都各自需要自性 自度,这才叫真正的拯救。
9、【佛心禅语】 修行不在大事上,而是反映在那些我们漫不经心表现出来的细节上, 同时也是我们利用外在的一举一动来传达我们内心的一种方式。土地不耕 种,则必定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 手投足也要存有一份善念。
10、【佛心禅语】 其实“包容”归根结底就是爱和理解。只有心中有爱,才能以同情的 态度对待他人,才能充分体谅、尊重他人的立场和见解。只有爱,才能消 除彼此的敌视、猜忌、误解,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们在这个世界上和谐共存。
11、【佛心禅语】 对待妄念,我们要记住两个词:一个是“不忘”,另一个为“不起”。 不忘“见宗自相光明”,不起“遮遣、成立、取舍”等心,这是最重要的。 这样,妄念突起时,不压制它、不随它跑,不产生任何爱憎、取舍之心, 才能感悟到自在人生。
12、【佛心禅语】 我们的人生常常被某些无形的绳子牵住,名利是绳,贪欲是绳,嫉妒 和褊狭都是绳。摆脱了这些,才能享受真正幸福的生活。如果我们被外物 掌控住自己的七情六欲与心灵思想,那么原本使我们幸福的东西也会成为 我们的枷锁、痛苦的根源。
13、【佛心禅语】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都需要做自己的主人,选择自己的道 路。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情本该我们自己现在来做,但我们不 想做,往往还找出千万条理由来安慰自己可怜的心,这种心态是一种懒 惰。依赖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14、【佛心禅语】 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做人难,做一个低调的人更难,难于从躁动的 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低调是一种修为,是一种对人生的理解,你必须 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当然这其中包含了很多 值得人们好好品味的内容。
15、【为人处事】只可救苦,不可救赌。只有修桥铺路,没有断桥绝路。只可劝人家圆,不可劝人家离。只有千里的名声,没有千里的威风。鸟惜羽毛虎惜皮,为人处世惜脸皮。宁可认错,不可说谎。宁可荤口念佛,不可素口骂人。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16、世间万物虽有显现,但因其因缘和合而生灭不已,故为空性,然而众生 心于万法攀缘执取,以为实有,灭而留恋,未生而期盼,当生之时又因 分别之念而或喜或忧,亦成心之滞碍。若要真正学佛参禅,入手处就在 诸念生时、诸缘起时,妄念顿歇,歇即菩提。
17、一日,60后老师对90后弟子说:人要经历饥饿才懂得饱食的幸福。弟子于是饿了一天,一天后饱食一顿,却没有体会到饱食的幸福,相反他获得了饥饿的幸福。问其故,答日:饥饿可以减肥,不用减肥药了。行者言: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幸福的味道很不一样。
18、【禅智人生】人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不放下得失心,痛苦不会消失。烦恼比岁月更易催老。妒忌、仇视他人,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常嗔之人,时时地狱。顺境淡然,逆境泰然。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19、什么是无?聪明者脱口而出作种种回答,皆不离机巧之心。无字公案若 有答案,祖师何须隐覆。开示缘起、空性,聪明者亦能领会,若要以参 透一个无字与空慧相应,使举手投足皆为空慧之妙用,聪明者却又转身, 继续陶醉于机巧心的种种言说。聪明入道难!
20、信自心为佛心,却又无心无佛可执,一切法无不是自心之显现,天地与 我为一,圣人不己以万物为己。于此不起信、无有决定志,则古来圣贤 之境界于今时之人将成绝响。莫怕魔王扰,只怕心不空,心若空则含容 世间万有。信此心即佛即空,参禅方到归家处。
21、祖师悟道之因缘,总在旁人不可把捉处呈现别样之风光,此风光为自性 之全然流露。欲要参禅,先将心意识投注于自己的不可把捉处。整日被 熟处牵引已成习气,把捉不到之生处,一切所知所学都作用不到,渐渐 转熟却不可对人言,言语道断即是入禅之契机。
22、逆顺之境是为自造业之果报,若于因地上觉知“至道无难,惟嫌拣择”, 有何境界可阻我诱我?如何不拣择?且以深心谛观,好丑皆是因缘所生 法,因缘生灭无一实性可执,好丑即为空性。心若不妄生喜恶,好丑平 等无别,于此便能随心自在,作护法报佛恩。
23、【佛心禅语】 “大悟不存师。”体现出自修自悟,不迷信权威,不依赖经典的修禅宗旨。彻悟宇宙和人生的真谛,有老师接引,自然是好,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同游黄山,虽有导游指点,但领悟黄山之美,黄山之云海精神,终需靠自己的眼和心。
24、【佛心禅语】 信心就像太阳,上师三宝的功德犹如雪山,上师三宝的加持就像流水。正如具德上师帕摩竹巴在《大手印五支证道歌》中说:“像雪山一样的上师四身上/如果虔诚心的阳光不照的话/加持的水就不会流出来/所以,请用专注的心去修持此虔诚。”
25、【佛心禅语】 某些时候,耐心比信心重要。信心是动机,而耐心才能抓住机会。没有耐心的人总会在前进和倒退的翻来覆去中浪费生命,以至消耗信心。所以,人生要及时进取,更要善于等待。只要抱定一个理想,不断地去努力争取,总有一天你会如愿以偿的。
26、不过,花儿似乎更能顺应生命规律,并无前忧后顾,未曾兴奋若狂,也不曾哀叹悲愁。她从容地生长开放,从容地彰显美丽与散发芳香,然后从容地落地成泥。她淡然对风雨,笑颜赴凋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生命的参悟可谓透彻深刻。禅机,其实就在花里。
27、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非净非秽,不在方不离方,非有为非无为,无示无说,……一切言语道断……,非取非舍,非有相非无相,同真际,等法性,……非见非闻,非觉非知。……不可以一切言说分别显示。《维摩经》卷下
28、穿行在和煦的晨风里,与熟悉不熟悉的人交换微笑,和不同年龄的人相互问候,我的内心充满感动。湖水清澈,仿佛我明净的心灵;林荫送爽,轻快我愉悦的步履。在夏和秋的结合部,在梦与现实之间,让朝霞披肩,让百鸟伴奏,让内心的美好随清晨的旋律起舞。
29、金钱只是一种增进幸福的工具,赚得快乐,花得快乐,才能体现金钱的价值;假设赚得痛苦,花得痛苦,到头来还没有一个好名声,被人轻视嘲骂,那又何必对金钱孜孜以求呢?不如恬淡一点,做本分事,赚本分钱,过本分日子,这样反倒能尽享金钱带来的幸福。
30、【佛心禅语】 —位佛学大师说:“心灵富有最重要,若囿于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够,这就是贫穷;反之,物质生活清贫,并不影响心灵的充实,知足而能自在付出,就是真正的富有。”这句话强调的便是心灵富有、人格富有,比任何富足都重要。
31、【佛心禅语】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一路行走一路歌是人人向往的境界,一路行走一路愁却是大多数现代人生活的常态。生活的旅途中,人们常常忽略美好而执著于痛苦,在不停歇的拼搏和追逐中,疲惫万分。
32、【佛心禅语】 一个人如果一生中没有享受到生活的乐趣,没有品尝到生命的真味,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人缺乏生命的自觉与自省。沉浮动静皆人生,用心体悟每种境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懂得沉浮得失皆是生活的赐予,才能于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品味到乐趣。
33、【佛心禅语】 一位哲人说过:“很难说世上有什么做不了的事,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还可以是明天的现实。”理想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他的世界是黑暗的。怀揣理想,人生便可轻舞飞扬。
34、【佛心禅语】 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浮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35、【佛心禅语】 没有缺憾,生活往往会变得单调乏味。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完美的本身就意味着缺憾,最辉煌的生命之旅也需要阴影陪衬。我们的生活剧本不可能完美,但是可以完整。当你感到缺憾,就意味着你体验到了人生五味,拥有了完整的生活体验。
36、【佛心禅语】 生活中最常听到的祝福是“万事如意”,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如意的向往。然而,在我们期待如意生活的时候,也有人期待挫折。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能够使人明白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行不足,因此更加努力、用功,从而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37、【佛心禅语】 生活总爱和我们开玩笑,正所谓“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我们苦苦寻觅时,常常难窥其径,但就在我们悲伤、失望,准备放弃时,它们往往就会接踵而来。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在日常的平凡生活中全力以赴,抓住机缘,超越自己。
38、【佛心禅语】 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士,尽管他们的优点不一而足,却有一个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点:关注细节,把小事做到完美。因为看重小事。拥有强大的动力与能量;因为专注于细节,才能心无旁骜地勇往直前;也因为重视与专注,才能达到专业与精通的境界。
39、【佛心禅语】 问:“有人问我杀猪的人可以不可以拜师,但是他皈依后还要杀猪,这样可以皈依吗?”答:“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杀猪之人,如何不许皈依?求皈依应先忏悔,方是真心。如果仍操刀杀猪,是无忏悔之心,皈依之益,恐不能得。”——李炳南居士
40、【佛语经典语录】 说出了“心”(意识)和“境”(外界的认识对象)的相生相成的关系。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包含了朴素的反映论思想,表明了认识是人的意识对于外界事物的反映,因此任何认识活动都离不开反映者(“心”)和被反映者(“境”)这两个方面。
41、【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所谓知足,就是指富有、快乐、安定等。知足的人,即使睡在地上,也会觉得安稳快乐;不知足的人,即使上了天堂,也会觉得不如意。不知足的人,虽然物质上富有但是精神上却很贫穷;而知足的人虽然物质上贫穷但是精神上却很富有。
42、【经典佛语录】 这叫做“各得其所”。人在品性、资质、才能等方面各有千秋。“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每个人正确地认识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做自己最能够发挥才干的事情,对整个社会来说,就是做到了人尽其才。
43、【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快乐,你希望得到,我希望得到,他、她、它也希望得到;痛苦,你不愿承受,我不愿承受,他、她、它也不愿承受。这就是所谓一切众生平等的道理。如果我们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的话,就再也不会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了。
44、【佛学人生感悟经典语录】对人不宜求全责备,须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怎样使劝导和指教他人蛮得有效果?佛曰:一切声闻,一切众生,有宜制戒有不宜者。我知一切众生心之所行,未作罪者我则不制,若已作过我则制戒,我若如此则世间不谤。一《文殊师利问经》
45、【佛语禅心】在我们所有的社会关系中,与你关系最密切、给你的爱最多、和你接触频率最高的是你的父母。可以说,对父母的孝,是最能历练和考验人的善根牢不牢、善念真不真、善行久不久的。对父母的孝是每时每刻都需要的,而帮助社会和其他人却不是这样。
46、【天天禅语】生命犹如一株花,我们时刻精心地对它照料:翻土、施肥、浇水、阳光、给氧。无论怎样,最终它仍然将会鲜花调落,茎叶干枯。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身体衰老、精神糊涂,最终面临死亡、离开人世。谁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大关,也改变不了无常的事实。
47、【最有禅意的句子】学佛很久却仍未认识烦恼,表明我们的学佛仅限于学术;修行多年却仍未解决烦恼,表明我们的修行只注重形式;即使自称是上师、活佛、堪布、法师、成就者,若仍未战胜烦恼,心中不具备爱心和智慧,那么这些成就者等的名号就是徒有虚名。
48、【自在的生活】世间所有的物质与生命,没有常住不灭的;“烦恼”徒令人度日如年。一般人的心念常常变幻不定,有时生欢喜之念,有时起怨怒之意,有时则萌仇恨之心;原因在于面对各种不同外境时受到了的影响。面对喜欢的人,我们往往生起占有自私的爱念。
49、【道家清心诀】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义凛然,鬼魅皆惊。我情豪溢,天地归心。我志扬迈,水起风生。天高地阔,流水行云。清新治本,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
50、一个人如果得志与失意时都能把握自我,处变不惊,心无分别,那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大德之人。一如佛家讲,爱人如爱己,天下的女人都是自己的母亲,天下的男人都是自己的父亲,天下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如此,便没有了分别心,心中的爱才能升华为大爱。
51、一花一世界,一尘一禅悟。拂拭,是对物的净化,但光阴之尘,不久又会蒙蔽原有的光华。尘,也是生活的真实。朝花夕拾是怀旧,昔尘今拂是迎新,怀旧看到生命中曾有的自我,迎新是面对未知的岁月。任那些尘轻轻扑面,见尘如见雪,祛烦但不忘忧,心生自在。
52、也许我们应该将丰厚的欲望封存起来,用闲逸的山水蓄养,于杯盏中自在。看一场烟雨,从一开始下到结束;看一只蝴蝶,从蚕蛹到破茧;看一树的蓓蕾,从绽放到落英缤纷。不为诗意,不为风雅,不为禅定,只为将日子,过成一杯白开水的平淡、一碗清粥的简单。
53、人为了一丝快乐而努力工作,忍受苦楚。但如果人想获得永久的快乐就必须放弃易逝的享乐;若人要结束痛苦,须将私心连根拔除,并学习惜福。“做人难”,这是古人留下的遗训,也是当代最流行的名言。当今,几乎无人不喊做人难。实际上除去私心,做人不难。
54、人生一程,山高水长,生活一路,取舍难当,有一种失落,在经历里,让心静中有禅,有一点惆怅,在日子中,让心悟里有感,放下了执念,才有坦然,心路自己主宰,放下了追逐,才有安然,心情自己营造,放下了纠结,才有淡然,学会用心去欣赏,人生的风景。
55、人生是一趟单程车,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善待自己,珍惜今天,期待明天。那些走过的,错过的,都不再回来;丢掉的,失去的,都不复拥有。所以我们不要走得太匆忙,该爱的要用心去爱;该留的,要真诚挽留;该感受的要充分感受,该珍惜的要好好珍惜。
56、人的本性清净无染,善恶都是后天的积习。接近恶知识,模仿恶知识,最终必然受到恶的熏染。在恶知识的引导下,我们错将谬见当做真知,错将退步认作进步,错将恶习看做个性,错将作恶视为自己的自由权利,久而久之,必然种下恶果,甚而危害到自己的生命。
57、人的苦皆来于同他人的关系不和谐,不理解。我们可以诚实地面对一下自己,是不是爱自己要胜过我们的亲朋好友,对于不甚相干的陌生人更不用说了。就因为我们这样自私地多爱自己的私心,我们才不能平等地去对待世间所有的人和物,乃至于我们最重要的亲人。
58、以茶见静,非静不能得茶气;以茶见清,非清不能得茶韵;以茶见与,非与不能得茶理;以茶见虚,非虚不能得茶意;以茶见宽,非宽不能得茶识;以茶见真,非真不能得茶律;以茶见诚,非诚不能得茶德;以茶见禅,非禅不能得茶悟;以茶见心,非心不能得茶道。
59、众生皆苦,世界便苦难重重;众生皆乐,世界也会福乐常安。安身立命需要居所,居无定所的人,又何以去谈幸福呢?警醒吧,不要再沉迷于个人的欲望之中,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爱护这片大地,守护我们的家园,这才是我们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
60、佛法讲究的是清净无染的本心,讲究六根清净,因为所谓的六根便是人产生贪爱、欢喜、仇恨、怨执的源头,清除了这些,人才能放下一切虚妄执念,拥有一颗“不执着、无所住、无念、不分别、以不生不灭”的清净心。勘破一切幻境的表相,才能得到灵魂的真实。
61、善良绝非软弱可欺,恰恰相反,善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看见光明、战胜阴暗、唤醒美好的力量。当想放弃善良时,正说明自己内心的软弱无力。人生来虽然白纸一张,但是就应该心向善良。失去了善良的心,即使得到了一时的成功,又有何真正长久的快乐可言呢?
62、善行,能庄严人格,美化世间;念佛,能往生成佛。世善如外在化妆之美,念佛是生命自然之美。一切修行,若落于有漏世善,皆不过如化妆美容,表浅,外相,不自然,不真实;念佛,内心住有弥陀的生命,便从里向外焕发出弥陀生命的光辉,这是佛性的真生命。
63、在享受层面,抓住吃饭本质的人,可能是最懂生活真味的人。李叔同先生曾经是一个大学者,有过歌舞寻欢的日子,后来却遁入空门,法号弘一。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去拜访弘一大师,吃饭时,见他只吃一道咸菜,颇不忍心地说:“难道您不觉得咸菜太咸吗?”
64、在坎坷崎岖的道路上奋斗,固然也是有意义的人生,但是如果前程顺利的人生,更可多做些有意义的事。一个人如果要前程顺利(少灾少难、逢凶化吉),就必须注意善因善缘(人际关系、广结善缘),勤修因果必获福报,前程顺利贵人相助,自然是最幸福温馨的。
65、夜晚的宁静就像梦中的月光,洒满祥和的气息。其实这是一种致命的迷醉,她让你的生物钟心甘情愿地停摆,然后,诱骗你进入一种生命的亘古沉寂,无声无息地盗走你的年轮。就这样,明天的太阳是否升起,已与迷路在沉寂中的人们无关,而宁静依旧,月光依旧。
66、如何以一心调伏乱意?人的头脑转动不停,做各种各样的梦,起各种各样的担心,生各种各样的气,如果任由思绪纷呈,只能平添烦恼而没有任何好处。如果将心神专注于一件事上,烦乱的心绪自然没有了,对身外恼人的人和事也不再敏感,从而能保持宁静的心态。
67、如果你陷害别人,哪天你也会遭人陷害。同样的道理,当你带给别人欢乐,你就会得到欢乐;带给别人祝福,你就会得到别人的祝福;如果你经常赞美别人,不久你也会听到有人在赞美你,你给别人的,其实是给自己的。你让他人经历什么,有一天你也将自己经历。
68、孤独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等待,每个人的灵魂中都有空缺的一角,等待被奇迹填满。孤独有时候就像一首你从未听过的音乐,但你是那么熟悉它的旋律;孤独有时候就像飞过夜晚天空的精灵,会带着你一起飞;孤独有时候就是一个特别的人,虽然从未谋面却早已熟悉。
69、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隔阂,无论人们如何用人的办法努力去消除,都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这是因为人的办法缺乏能量。但是慈悲的力量却能化解一切冤结,使人世间的一切因果回到善解。慈悲之光胜过千言万语,它能使心灵之间的怨恨与间隔顿时消失于无形。
70、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金钱的确很重要,但我们必须明白,金钱并不是万能的。金钱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中有比金钱重要千万倍的东西,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挣钱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所以我们必须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金钱的奴隶。
71、帮助别人,很多时候并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举动,也不需要你倾家荡产,而只需要你在生活中看到一个弱小的生命时伸出一只温暖的手拉上一把,只需要给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披上一件棉衣……如果每个人都有这份助人的爱心,我们的世界就变成了真正的天堂。
72、很多时候,人生就像一出滑稽的戏剧,我们往往不断追求某些东西,为此永远不知疲惫,但最后却发现,在自己匆忙赶路的时候,却错过了沿途最美的风景。因此我们应该将全部心神贯注在眼前、身边的事物上,让心灵毫无杂念地去体验当下,静享当下的每时每刻。
73、总是在做还是不做之间犹豫不决,一则浪费时间,二则耽误事情,浑噩度日,一事无成往往就是这么造成的。该做的事情就立马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就果断放弃。拿不定主意该做还是不该做的事情,暂且放下,让时间自己去选择,没有必要为此支付自己的时间成本。
74、慈有三缘:一缘众生,二缘于法,三则无缘;……慈之所缘一切众生,如缘父母妻子亲属,以是义故,名众生缘;……不见父母妻子亲属,见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法缘;……不住法相及众生相,是名无缘。悲、喜、舍心,亦复如是。《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75、我信仰早晨,生命为早晨而张扬。早晨是新生的开始,早晨是理想的跑道,早晨是奋斗的号角,早晨是成功的序曲。从光明的希望中出发,披着灿烂的朝霞飞翔,我灵魂愉悦,内心坚定。不管前面是朗朗乾坤,还是荫翳蔽日,都不能影响我前行的脚步、必胜的信心。
76、我有一念善良,念念都是善良;我有一念真诚,念念都是真诚;我有一念美好,念念都是美好。作为俗人,难能不生一念,不存一念,念既有生,不可遏制;念既有存,欲弃也难,不如时时修炼,固守真元,任阳光照彻心空,凭和风流畅心田,如此念念必然是正念。
77、所谓风水轮流转,人在做,天在看。做多了不得人心的事,终究会自食其果的。说到源头,他的事业失败,不是谁造成的,一切都是他的一思一念,一言一行感召来的。圣人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散发出去的负能量积攒到一定程度时,首先殃及的就是施者本人。
78、日出日落,但天穹不会成为过去;沧海桑田,但自然不会成为过去;花开花谢,但灿烂不会成为过去;朝生夕死,但精神不会成为过去;缘起缘灭,但大干不会成为过去。一切发生,一切消亡,都不会成为过去,我们忘记了,时间会记住,时间忘记了,灵魂会记住。
79、早起是种考验【愿化身石桥,只为等你从桥上过】对于古桥的认知是浪漫缠绵千年的故事,是小学课本里模糊的新词,是硝烟里一个民族的伤口,是佛经里动人的告白。桥,或平直伸展,或屈身到达,去看我们的先人如何完成从此地到彼岸的飞渡。记忆中的石桥是?
80、时间,是距离,是宽恕,让一些东西更清晰,让一些感情更明白,让一切都趋于平静。打开一扇心窗,拥有一份温而不沸的情怀,拥有一颗淡然的心,懂得接受生命中的遗憾,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感动,让心溢满宁静与阳光,一种幸福的感觉,即使不完美,也是最美!
81、有人说,人从出生到死亡,生命一截截变短,人生的过程是减法。果真如此吗?我的答案恰恰相反:人从娘胎到坟墓,人生一截截变长,生命的过程是加法。譬如过了今天又是周末,细想想,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又多拥有了一周,我们的生命是不是比一周前加长了呢?
82、淡泊可以招致高贵。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历史上许多高僧大德(名人雅士)之所以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拥有良田干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甘于淡泊,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在淡泊生活中使僧格(品格)滋长升华。甘于淡泊无所奢求,人格自然就会高贵。
83、爱情心理是一种艺术化与神化。每个人在爱情萌发时都是诗人与佛徒,认准了一个目标而充满了诗意与禅意了。其实那个人却不是你所追求的那个目标,只是自己的一个愿望。诗化与神化引导你走进婚姻,否则就不是自由恋爱。相反包办婚姻就是逼你出家或做道姑。
84、理若无行,理终不显。依体起行,行必称体。由行证理,理无行外之理;由理显行,无理外之行故,要籍于解,方能起行称解,起行,行不异解,故解行不二。次以智是理用,体理成智,还照于理,智与理冥,方日真智。则理、智无二。(唐)澄观《三圣圆融观门》
85、生活的禅法在于关注眼前的时光,减少那些分别与复杂,活好生命的清晰程度,不必要思考生命将来去哪里,首先要活好生命现在经过这里,管好自己的泪珠子,别砸伤了心地。人生活来艰难多,要想活得好,心地要宽,眼眶要深,泪珠子乱滚,证明不了什么深沉。
86、盖屋不密,天雨则漏,人不惟行,漏淫怒痴。盖屋善密,天雨不漏,人能惟行,无淫怒痴。譬如有孔隙处,风入其中,摇动于物,有往来相。菩萨亦尔,若心有间隙,心则摇动,以摇动故,魔则得便。是故菩萨守护于心,不令间隙。《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卷七
87、禅是智慧,既存在于人的内心,又存在于一切外在之中。世间法就是佛法,一切现象中皆有禅机。一粒沙中看世界,一朵野花见天堂,处处有佛法,事事含禅机。只要有一颗孩童般单纯的心灵,有一双敏锐的发现的眼睛,就能够在自然天地世间百态中发现真正的禅。
88、离开世俗生活的灵魂生活是镜月水花,缺失灵魂生活的世俗生活是梦幻泡影。世俗生活补给肉身,灵魂生活滋养心灵。没有灵魂的肉身,无论美丑胖瘦都是一具空壳;没有肉身的灵魂,再高洁纯净无非空中楼阁。肉身应该成为灵魂的容器,灵魂应该成为肉身的主宰。
89、耽搁和投入这两个词是不同的,对于时间来说,前者是浪费,后者则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必须的付出,只要有结果,就是有意义的,结果越大,意义则越大。回味先生这段话,我感觉自己在微博上的时间付出是投入而非耽搁,因为微博我结识了朋友,获得了快乐。
90、花心的男人是因为没有碰到有魅力的女人。同样,太现实的女人也是缘于没有碰到有实力的男人。一个人大方还是小气,伟岸还是猥琐,忠贞还是虚伪,一方面取决于环境的熏习,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取决于他或她的另一半,及所打交道的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91、若言诸业定得报者,则不得有修习梵行、解脱涅槃,当知是人非我弟子,是魔眷属。若言诸业有定、不定。定者现报、生报、后报;不定者缘合则受,不合不受。以是义故,应有梵行解脱涅槃。当知是人真我弟子,非魔眷属。《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
92、虽多积珍宝,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法句经》卷上,世俗品若人不爱法,虽人而非人,不住于真道,不至涅槃城。既得此人身,功德所依处,云何不升筏,度诸有流海!离法常愚痴,有命亦如死,虽有人皮覆,愚痴同畜生。《正法念处经》卷五十
93、走过恬静的密树林,路过汹涌的江涛。一路沟沟坎坎,起起伏伏,才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时各有奇葩景,只是缺少悟禅人。数不尽多少日日夜夜,我仰望星空数着闪闪的星星,想着远方的您。我希望有一天,似蒲公英般轻盈,与您一起畅游云海。
94、面前的路有很多条,最适合我们的可能只有一条。如果我们非要多试几条也未尝不可,但生命的时光有限,留给我们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多数时候,选择了一条路,另一条就可能与我们无缘。无需因此遗憾,重要是走好我们已经选择的路,哪怕它的途中充满荆棘。
95、【佛心禅语】 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96、【佛心禅语】 生离死别之苦,非人人所愿,却是人人都必然经历的过程。难道因为苦,就放弃生命?然而死也不是对痛苦的彻底解脱,因为人们把死也看成了痛苦。既然无论如何也逃不脱苦,那么,与其叫苦连天,蹉跎了岁月,不如珍惜现在,减少忧虑,坦然生活。
97、【问佛】我说:情意绵绵之乐,生死茫茫之苦。【佛说】:皈依我佛吧。跳出红尘外,不在五行中,行僧之旅。放下红尘之事得人间大道。焠炼舍利子得证菩提。浑忘世间一切烦恼。我说:一切皆流,无物永驻。梦断尘缘,愿披青衣。【佛说】:顿除妄想,悟无所得。
98、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在待人处事上,也都有他自己的价值观,依每个人修持的不同,表现也就不一样,修养好,能够包容与尊重别人,你就容易不为“外境”而影响自己的身心;反之,如果你自我意识强,喜欢计较的话,就常会因为“外境”而不能安住身心。
99、学佛道上,求法、弘法、护法都一样重要。有人认为:出家人以弘法为重,在家人以护法为主,其实不完全如此。弘法就能护法,护法就能弘法,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依相待的。所以,不论出家、在家,都要负起弘法的责任,承担护法的家业。(当代)星云《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