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心禅语】 人问:“有人乘船,船底刺杀螺蚬,为是人受罪,为复船当罪?”师日:“人船两无心,罪正在汝。譬如狂风折树损命,无
2、【佛心禅语】 爱别人就等于是爱自己,施恩于别人就等于把恩惠留给了自己。古代 哲人曾经说:“喜爱人们的人,人们也常常喜爱他。恭敬人们的人,人们 也始终恭敬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佛心禅语】 苦难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它是佛赐予我们的一剂良药,也是修炼 品性的一个熔炉。苦难能让人变得英勇无畏,只要将苦难当作一块垫脚 石,我们就总会在黑暗的尽头看见光明。
4、【佛心禅语】 含蓄是美,藏锋是智 张扬和低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风格。张扬者犹如一株拼命拔高的 树,而低调者宛如一棵平凡无奇的小草,风雨雷电之后,得以保全的往往 是小草而不是树。
5、【佛心禅语】 知足长乐,不知足常怨 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了世俗的满足; 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满,才华反而成 了自苦的根源。
6、【中华圣贤经典语录218】击石生火,激人成祸。是鱼死,就是网破。将相不和,国必有祸。水行船,见风使舵。苦日难熬,欢时易过。酒学仙,无酒学佛。做牛要拖,做人要磨。非圣贤,孰能无过。
7、【佛心禅语】 佛陀的叹息,也是我们的叹息。一念善,可以让健达多有缘得以脱离 地狱苦海。一念恶,也可以让健达多重新沉沦地狱苦海!如此,我们还能 轻易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念头或因缘吗?
8、【佛心禅语】 有些人生性好竞争,逞强好斗,绝不轻易屈服于他人。其实,战胜别 人不一定非要打败他,向人低头也是争取胜利的一个手段。争强好胜的人 如果不能自我控制,最终是要吃大亏的。
9、我们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要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心灵,而不要受他人的价 值判断所左右,不管他是佛祖还是普通人。我们不能指望用别人的心灯来照 亮自己,只能借别人的思想做火种,点亮自己的心灯。
10、世间万事万物,随时在发生变化,事过去了,心过不去,这是烦恼丛生的原因。如果对境无心,以灵动之心,感受人与自然的灵动变化,当苦时苦,当乐时乐,却不着痕迹,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痛苦了!
11、他又看到有人在练习用两只手指把一个小沙包,从一边拿到另一边,练习的人好像使尽九牛二虎之力,直到汗流浃背,手指还是不听使唤。于是他也感恩自己两只健康的手,“双手万能”可以做很多事。
12、在时光里打坐,岁月里参禅,只见你,不见佛。总感觉,你就是佛,佛是你;你是莲,莲是你。就这样自性清静地爱你,不叫沾染一丝尘埃。心灵的庙宇,住着如莲的你,用爱与真情,虔诚地把你供养。
13、将所有的痛苦、困难或烦恼,当作人生最好的教育,也当作是人生另一种“再充电”。每天过日子,就像读一本书一样地掀开每页纸;而每天所遇到的人事或烦恼,就是这页纸上的一句铭言或一个警语。
14、虽知诸佛国土皆如虚空,而常乐庄严一切佛刹;虽恒观察无人无我,而教化众生无有疲厌。虽已成就一切智智,而修菩萨行无有休息。虽知诸佛不可言说,而转令众欢喜。《华严经》卷五十六,离世间品
15、【佛心禅语】 习惯性思维会形成习惯性生活方式。如果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穷人,那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富翁。拥有亿万家财却还要过一种乞讨的生活,不是浪费金钱、浪费生命吗?
16、【佛心禅语】 人无事也要寻觅一点愁怨,更何况有事时?世间人大多如此,每天都被诸多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包围,心灵很少有平静的时候。心头的闲愁太多,吃饭就不香:心底的思虑太多,睡眠便不宁。
17、【佛心禅语】 做人、做事、做生意,都要时刻怀着一颗大慈悲心。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些什么,这是一种大爱。任何复仇的心在大爱的慈悲照耀下也会平息,迷途的灵魂也会被唤醒。
18、【佛心禅语】 千百年来,多少寺院僧人早晚功课,念四弘誓愿文:“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种发愿,就是为了让修行之人不再受七情六欲的烦恼。
19、【佛心禅语】 唐朝盘山宝积禅师说:“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当你被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困时,如能了解自己的本心,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只要你不那么想,一切自然周全圆融。
20、【佛心禅语】 整日陷于比较、计较,怎能悟道呢?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但仍不能飞越生死。看透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人与人之间没有比较的必要,走好自己的路,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
21、【佛心禅语】 现代人有一种通病,那就是普遍不了解自己,在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体力、经验和条件之前,便一头栽进一个过高的目标中,所以每天要受尽过劳和疲惫的折磨。——郑石岩
22、【佛心禅语】 现代人生活很忙碌,理应感到充实,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生活的重心在哪里,内心常常觉得空虚无聊,忙碌的工作、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便成了暂时的麻醉剂,麻醉时间一过,空虚感又会袭来。
23、【佛心禅语】 生活需要规范,但又不可以把自己变成规范的奴隶;因为死守着规范,就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有时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可以采取违反常规的方法,重要的是先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标准。
24、【佛心禅语】 生问:“佛是没?”师日:“佛是觉。觉有三种:一自觉,二觉他,三觉满。离心名自觉,离色名觉他,心色俱离名觉满。满者谓一念离,一切离,无离无不离。”——《大乘无生方便门》
25、【佛心禅语】 真正的好名声,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肯定,以及对自身行为的认同,也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而追寻的一种财富。而虚名则是为了满足面子和肤浅的虚荣心而刻意追求的东西。
26、【佛心禅语】 知足是控制感官疯狂倾向的唯一办法,我们不应做我们感官的奴隶;相反我们必须做感官的主人。到那时候,我们就能了解生活的真正目的非常简单:寻求永恒的幸福。——《法露缘》杂志
27、【佛心禅语】 破坏大自然,等于破坏自己的家园;浪费资源,等于浪费自己的福德;伤害动物,等于伤害自己的生命。最终亏损的还是自己,实在是得不偿失啊!如果你真的疼爱自己的话,应值得慎重。
28、【佛心禅语】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在磨难的泥泞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脚印。那些立大志、成大事者,往往是备受磨难、备尝艰辛而最终为上天所成全,得建丰功伟业。
29、【佛心禅语】 阿弥陀佛在修行成佛前,曾经发下四十八个大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说,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并持诵他的名号的人,在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人往生自己的国土,即西方极乐世界。
30、【佛心禅语】 鼻有墨点,对镜恶墨,但揩于镜,其可得耶?好恶是非,对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其可得耶?洗分别之鼻墨,则一镜圆净矣,万境成真矣,执石成宝矣,众生即佛矣:(飞锡法师)
31、【佛语心经】 俗话说:身教胜言教,正人先正己。纯粹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因此干部在群众面前要以身作则,老师在学生面前要以身作则,家长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则。律己方能服人,率先足以垂范。
32、【佛语经典语录】 “骑牛觅牛”的比喻说明了“自心就是佛心”的道理。按照佛家的说法,佛性即是人性,佛心即是人心。可见,每个人都能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只要你愿意从内心里追求这种品德。
33、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此处建立,彼处扫荡,此处扫荡,彼处建立,随时逐机,无定法故。……是故执医之一方者误色身,执经之一义者误慧命。(明)莲池《竹窗随笔·广览》
34、《维摩经》卷下,菩萨行品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真实波罗蜜多。《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
35、【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学佛人不要以消极的心态,为逃避责任和现实而选择修行,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愿意追求生命的觉醒之道而选择修行,毕竟在这一过程中,充满爱心和内心的觉悟是最大的收获。
36、【天天禅语】供养诸佛菩萨最好的香不是物质之香,而是精神之香。烧吝悭,供布施之香;烧贪欲,供净戒之香;烧嗔恚,供忍辱之香;烧懈怠,供精进之香;烧散乱,供禅定之香;烧愚昧,供智慧之香。
37、【天天禅语】很多人都想成就,却往往不能如愿以偿。至今仍然没有获得成就,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缺乏成就的能力,而是自大与私心阻碍了内在潜能的展现。自大会阻碍获得解脱,私心会阻碍证得佛果.。
38、【女人幸福的经典语录】相互指责,夫妻双方都会受到伤害。妻之间切忌说出这样的口头禅:“你怎么能那样对我?”而要委婉地了解你的伴侣这样做的目的:“这伤害了我的感情。幺原因使你这样做?”
39、【放松定律:】《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40、【有愿才有希望】愿是成功的起点,愿也是希望。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业要成功必须有愿。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依愿力而行,最后才能圆满成佛。人」如无愿,就无希望;没有希望,就无法成就事业。
41、【沟通技巧】爱不等于喜欢,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
42、【禅】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43、一直以来,我一向信奉庄子的主张:“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才能至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下百川,因容而深邃之境界。齐视名利,则道之恍惚窈明定握于心。”
44、世间一切皆如过眼云烟,生活不过是弹指一挥的区区数十年,悲欢离合也都是一瞬间的体验,我们存在,所以我们思考;我们思考,所以我们怀疑。我们在怀疑中寻找生存的理由,寻来寻去,却仍旧迷茫。
45、人要活得明白,不能活得不明不白;人要活得糊涂,不能活得糊里糊涂。活得明白,诸事都看得开;活得不明不白,什么都放不下。活得糊涂难得,那是大智若愚;活得糊里糊涂可悲,那是对生命的辜负。
46、佛法要人间化,必须先净化人间:要净化人间,必须先身体力行净化自己。如何净化呢?就是培养清净的法爱。所谓的“法爱”,就是对普天下众生,都能心生敬爱、觉情,而且爱得无所求、爱得很普遍。
47、佛说:“你长成这样就可以了!”我的心就回应说:“感佛的恩,我长成这样就可以了。”佛说:“我要在你心中做工,锻炼你,增长你,丰满你!”我的心就回答说:“感佛的恩,任凭您一切的作为。’
48、佛说:烦恼即菩提。因爱而追求,因追求而心忧,既是烦恼,也是幸福。不为爱所苦的要点是增强“心理弹性”,可进可退,可得可失,可取可舍,可成可败,不强求结果,顺其自然,人生才能收放自如。
49、作为妻子,应该如何对待丈夫?佛经所说的五件事,乍看有些大男子主义,实则是妻子的本分之事。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观念的转变,夫妻相处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佛所说的五件事,仍具有现实意义。
50、凝眸,含语,细品时光如琉璃,一叶葱茏的绿意,是永驻于春日里的欣喜。心,行于诗意里的芳草萋萋,一眸碧清,涟滟着心的澄净,采一缕荷风,浅然入墨,无需着色,那禅的温热,已然是明媚的素洁。
51、卑屈不以为贱。有道德修养的人,因为他知道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即使别人看不起他,视其为卑贱委屈,他也不会受到影响,更不稀罕别人是否了解重视他,“心安一床宽”,活得自在就好。
52、参禅参的什么,参的是自己如何从无限的膨胀到化做虚无。学佛学的什么,学的是自己如何从妄想成神到本分做人。悟道悟的什么,悟的是自己从自以为是到如何还能像别人一样坦白的微笑,轻松的活着。
53、后来,我从了凡先生那里了解到,“了凡因语”就是追溯本源,从我们当下所看到的物象好坏,推断事物的吉凶,同时反观内省,扫尘除垢,为明天后天我们要看到的世界种下善缘,重塑生命,收获善果。
54、善福大慧弱,而有少罪恶,是罪无救者,能令堕地狱。大慧福德者,虽有罪恶事,不令堕地狱,现身而轻受。譬如央掘魔,多杀于人众,又欲害母、佛,得阿罗汉道。(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五
55、在平凡清淡中过着安详而有意义的人生,因为没有患得之心,相对的便没有患失之苦。反之一味追求欲爱,得不到满足,就会沉溺于忧愁惶恐之中;人一旦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容易丧失自信,怯懦逃避。
56、在生命的点与点之间,快如迅雷,没有一点空隙,甚至容不下思考,就有如狐追兔,兔子奔越逃命一样,我每想起这个禅的故事,就想到:兔子假如能逃过狐口,在喘息的时候,一定能见及生命的真意吧。
57、如果不能给予他人什么,就不要轻易向他人索取,索取的越多,你的债主就越多;如果没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就别想着去改变世界,因为做不到,想得越多必然越痛苦。人生要量人为出,人应有自知之明。
58、对自己不满意的人,迫切想改变自己的人,想让自己脱胎换骨的人,都是把别人或者环境对自己的不满,植入了内心。外界的要求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就意味着外界的攻击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攻击。
59、工作时,受了委屈不要生气,应做之事不可拖延,上级指示不应违逆,主动报告不可隐匿,敬业乐群而不偷懒、不懈怠、不孤僻、不怪异、不享特权、不投机取巧,进而思想要不断革新,道德要不时升华。
60、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知道因缘,懂得随缘,学会惜缘,创造善缘,灭却心头无明火,点燃人间智慧灯。
61、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心不离境,是智慧的作用,心不随境,是禅定的工夫。心好像一扇厚重的城堡之门,没有外面的锁,只有里面的闩。别人在外面怎么使劲踹,都不如里面自己轻轻一拨。
62、恒愚法师禅语人生顺其自然,是一种心灵的洒脱;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不能总是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幻想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重要的是把思想转化为行动,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63、我们心中应该要常常保持没有烦恼的状态,也就是头脑里没有忧郁、不满意的事,因为世界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既然已经知道,可能会有八九成不如意的事出现,那还有什么不如意的呢?—圣严法师
64、我们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凡事都有两个面,有得必有失,有甜必有苦,有喜必有悲,有笑必有泪,有成必有败,有福必有祸……两个面是相互依存的,不可能一个人好事占尽,也不会一个人倒霉到底。
65、我们生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幸生活在世间,对感情要不执不舍,对五欲要不拒不贪、对世间要不厌不求,对生死要不迷不惧,秉持“即心即佛”的正确体悟,安住身心就能追求“自在常乐”的美满生活。
66、或狂沙蔽日,或鸟语花香,时光很短,梦想很长,脚下的路,天上的星汉,迷幻的蝶影,云海的山岚,戈壁的烈日,呢喃的江南,海上的波涛,湖面的晚霞,一个人就是一道风光,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梦想。
67、有些事情该发生的就会发生,要以欢喜心去接受;不该得到的就不必太刻意去追求。如此没有爱怨之心,就会适中、恰恰好,不会爱得过分或恨得太深;能平等地对待万事万物,便可安然自在、断除烦恼。
68、有人喜静,将心灵托付给明月静水;有人喜闹,将心灵放逐至清风海浪;有人情深,将一生都沉浸在情爱里,为不能掌控的聚散,做着疲惫的心伤;有人情浅,游走在红尘的风景里,永远都那么风轻云淡。
69、未来众生,欲度生死,发心修习禅定智慧,多为宿世恶业所障。宜先修忏悔之法,以宿世恶心猛利,以至今生必多造不善,毁犯禁戒。若不忏悔清净,而修禅定智慧,必多障碍。若戒根清净,则诸障自消。
70、树苗越是小,越是主干突出,少有枝叶,甚至是光秃秃一条,点缀几片叶子而已;长大了,才分枝发权,枝叶繁茂。越是初学的人,越要一门深入;所学深入坚固,则不妨广博,如树分枝成冠,蔚成庄严。
71、生活的禅法是从内心世界去拓宽空间,能够具有包容的雅量,更有担待的善意,还有对于自我固执的规范,活出生活的活泼与勇气,这份活泼来自于利他的情怀,这份勇气来自于能够纠正自我偏执的信心。
72、禅是清净,不是死寂;禅是修心,不是无情;禅是担当,不是避世。这秋深之日,大雁离开温暖的巢穴,却并无丝毫感伤;落叶离开筑梦的枝头,却依旧淡定从容;莲荷萎落在淤泥之中,却依旧洁净如初。
73、第一种人占据了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他们只懂享受,却不愿承担,内心却又放不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象是寄居在荨麻茎秆上的菟丝子,攀附在其他植物之上,毫不费力地汲取着养分,却从不奉献什么。
74、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诸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75、许多人不犯法,不做缺德事,有时甚至还会做些好事,看上去是个“好人”,但命运并不好,因此怀疑善恶报应无定数。其实,做个好人,管好自己的身体还不够,还要管好自己的思想,管好自己的嘴巴。
76、诸天具足无量福德、神足、天耳、天眼,具他心智,遥能见闻,虽近于人,人不能见。若我作恶,如是等天当见闻知,若是天等了了见我,我当云何不生惭愧,故作罪耶!《优婆塞戒经》卷六,尸波罗密品
77、谁的路,谁明白;谁的事,谁清楚。苦乐,都是自己的:好坏,都是个人的。别去对人抱怨;不要向人炫耀。苦,自己悄悄释放;乐,自己慢慢品味。学会忍受,懂得承受,你的生命,也许会渐渐精彩……
78、远远地欣赏,美丽的风景才会被人读懂。欣赏风景,需要一种心情,才能远看是景,近看是情;欣赏风景,需要一份稚雅,才能风雨有情,四季有景;欣赏风景,需要一份风度,才能乱象成章,错杂成意。
79、随着这清远的旋律,我仿佛拨开云雾见月明,顿然了悟,放下了执念,与你在这个五月挥手告别,告别曾经爱过的你,告别曾经怨过的你,从此云水禅心,心驻深山禅林,在飘渺的凡尘,找觅了一份清浅。
80、【佛心禅语】 山僧以慈悲为怀,乃至能感化恶虎而为侍,令人佩服。试想若是人人都怀一颗慈悲心,世上的奸佞邪恶将何以藏身?或许就如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81、【佛心禅语】 每一个大的成就背后都包含着一个不变的真理:“成功要靠自己。”因为成败生死,痛苦烦恼,别人不能代替分毫。佛以无限慈悲心度世间众生,然而,即使是佛,也无法代替世人感受生活。
82、【佛心禅语】 漫步人生,我们难免会经历风吹雨打,心中多少会留下一些痛苦的回忆。我们要总结昨天的失误,但不能对过去的失误和不愉快耿耿于怀。伤感也罢,悔恨也罢,都已经成为不能改变的过去。
83、【佛心禅语】 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楞严经》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斗,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楞严经》
84、【佛心禅语】 问:“在路上遇见出家僧宝,不知可在路上顶礼或如何?”答:“居士见僧宝,自应顶礼。但在通衢马路,方便合掌问讯可矣。缘路上车马往来,若匍匐顶礼,则碍交通也。”——李炳南居士
85、【佛心禅语】 问:“闻一切舛动咸宁皆有佛性,譬我人身中虫类,若皆有佛性,岂非一身全佛?不解请指教!”答:“只可云一身全是佛子,因尚欠修,现不是佛,如金在矿,须待冶提。”——李炳南居士
86、【佛语经典语录】 人做了恶事,哪怕获得的好处再多,心灵也是阴暗的;行善之人,光明高尚,心里总是亮堂的。如果做了恶事,只要及时悔改,那么如同阳光照亮黑夜,心灵也能够重新沐浴在光明之中。
87、人只要阳气充足,就可心想事成,自得其乐!反之,就会出现阳不居阳,鸠占鹊巢,就好比阳气这个喜鹊没有在窝里占住位置,邪气这个鸠鸟就会乘机跑进来一样。说到底,人的吉凶好坏都是由自己决定的!
88、佛家认为,智慧有“佛智”,有“俗智”,“佛智”明了生死究竟的圆觉智慧,无挂无碍,“俗智”只是有所知识、有所领悟,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在俗家人看来很高的智慧,在佛家看来,可能什么都不是。
89、善住持者,以众人心为心,未尝私其心;以众人耳目为耳目,未尝私其耳目。遂能通众人之志,尽众人之情。……务求己过,与众同欲,无所偏私,故众人莫不归心。(宋)灵源清禅师(《禅林宝训》卷二)
90、多一分宽容,就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善良,就会多一分希望,你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你曾经扶助他人的一双温暖的手;你付出的关怀洒出的爱,哪怕只有萤火虫一般微弱的光亮,也会温暖一颗孤寂的心灵。
91、学会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塑造他人高尚的人格,以一个博大宽容的胸怀去接纳他人,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当我们用贼眼看人时,人人都是贼。当我们用佛眼看人时,人人都是佛,做人讲究的是要要温。
92、我们应该以真诚和包容心,来善待他人;以善巧和智慧心,来处理事情;以慷慨和无私心,来善用财物。如果我们生活的点滴中能做到如此,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和什么物,都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93、抛却心中的“妄念”,才能做到于利不趋,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达到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该收手时就要收手,切莫让得到也变成另一种意义上的失去。合理地放弃一些东西,我们才能得到更珍贵的东西。
94、昨天与前世其实并无不同,可昨天往往被记住了,这就是痛苦的根源。昨天无论是喜是忧都已成过去,如果不能忘却昨天,昨天的喜因为追不回,喜便成了痛苦;昨天的忧放不下,则忧上加忧,不痛苦才怪。
95、有种期待,永远不能实现;有种逃亡,永远不能停歇。有些味道,只能一个人静静品尝,有些景致,只能一个人远远观看;有些情怀,只能一个人默默珍藏。有些该记住的被忘记,有些该忘记的去口被记住。
96、盖人皆含灵,惟勤诱致。如玉之在璞,抵掷则瓦石,琢磨则圭璋。如水之发源,壅阏则淤泥,疏浚则川泽。乃知像季非独遗贤而不用,其于养育劝奖之道,亦有所未至矣。(宋)高庵禅师(《禅林宝训》卷四
97、虽有妻子,受用上妙田宅卧具香鬟璎珞衣服饮食,受蓄种种金银珍宝,驱役奴婢僮仆作使,……而于诸欲不生耽染,不数发起猛利贪爱。彼身在家,其心已出,是名于欲心离非身。《法蕴足论》卷六,静虑品
98、跟价值观不健康的人交往,观念很容易变坏怎样回避有害的人际关系?佛日:莫亲恶知识,亦莫愚从事,当近善知识,人中最胜者。人本无有恶,习近恶知识,后必种恶根,永在暗中行。——《增一阿含经》
99、轻躁难持,唯欲是从,制意为善,自调则宁。意微难见,随欲而行,慧常自护,能守即安。是意自造,非父母为,可勉向正,为福勿回。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法句经》卷上,心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