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获
2、【佛心禅语】 永不失望,更不绝望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绝境。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朝阳 总会冉冉升起;无论风雪怎样肆虐,春风终会缓缓吹拂。
3、禅的最高境界,缘于“放下”。“放下”的禅理类同于“得与失”的智慧。失即是得,是一种痛苦,也是幸福。因为只有失去,空下的双手,才能拾起新来的幸福。
4、一个人的心胸能容得下多少人,就能够赢得多少人心。心胸宽广,才能成就事业,才会有平和愉悦的人生!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5、修行最紧要的目的,是要养成适应生命被动性的功夫——在生死面前欢喜地接受,在痛苦面前欢喜地接受,在一切打击面前欢喜地接受,在一切挫折面前欢喜地接受。
6、如果我们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树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明与热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
7、是法皆空远离,亦不可取。汝等舍离,是涅槃想,莫随于想,莫随非想,莫以想舍想,莫以想观想,若以想舍想者,则为想所缚。《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8、菩萨常乐思审语、时语、实语、义语、法语、顺道理语、巧调伏语、随时筹量决定语。是菩萨乃至戏笑,尚恒思审,何况故出散乱之言。《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9、【佛心禅语】 世人闻道诸佛皆传心法,遂将心觅法,不知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不可将心更求于心。不知当下无心,便是本法。——《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10、【佛语经典语录】 人的思想可以决定人的行为,这是精神活动对于物质活动(人的各种行为)的指导作用。所以每个人完全可以决定自己是做个好人,还是做个坏人。
11、人活在世间,不能脱离人群。有人就有是非,有是非就会有困境,这些都必须一一克服。要克服难关就必须忍让,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菩萨宽阔宁静的境地。
12、什么样的人最可爱?什么样的人最可亲呢?以“诚”待人,则人人可爱、人人可亲。人生若能以“诚信”作为待人处世的准则,则彼此就能以纯真的本性,来利益人间。
13、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元)优昙《劝念佛》
14、【佛心禅语】 于诸境上,心不染,日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坛经·定慧第四》
15、【佛心禅语】 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一是管住自己的吃喝, 再一个是管住自己别乱说话。佛家讲:我们的嘴巴一天到晚爱说话,这个 说话是口业。
16、【佛心禅语】 清除妄念的最好方法就是大量接受真诚、善良、宽容等良性信息,以 人的正念取代脑中的妄念与邪念,其他任何人为的强制方法都难以消除思 想中的妄念。
17、慈就是爱,但不是污染的爱,而是清净的爱。爱得心无挂碍、无烦恼,才是清净之爱。清净的爱是“予乐”,与我没有亲友关系、甚至从未见过面的人,我都要让他快乐。
18、无明者,名不了一切法,迷法界而起三界业果。《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圣贤学观品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古印度)马呜《大乘起信论》
19、佛说: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应当互相尊敬爱护,不可彼此憎恨忌妒;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不要贪婪吝啬;言语态度要常常保持宽厚温和,不要互相违逆伤害。
20、悟是不能完全用语言及文字表达和形容的,譬如你吃了一颗糖,感觉很甜美,这甜的滋味只有吃过的人才能知晓,没有吃过糖的人是不易体会的,“悟”是自证自觉的境界。
21、【佛心禅语】 人生在世,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高则高当低则低,当强则强兰弱即弱,进退有据、高低有时、强弱有度,才是生存之道。
22、【佛心禅语】 包容:水遇到阻挡物并不会争锋相对,而是绕道而流。包容和宽恕的人就像水一样,既不计较,也不争论。以善巧智慧,不伤害众生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23、【心灵禅语】 得与失相互转换,福和祸相互承袭。恶行积累得多了自然要遭到来自上天的祸殃,形成了罪恶就要遭到来自地狱的惩罚。这些都是必然的规律,是不容置疑的。
24、一个人身上的能量与磁场,往往决定了他运势的好坏,决定了他事业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他与什么人相遇,应该做什么事,住什么样的房,这都是先天与后天能量累积的结果。
25、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界,一向生喜悦,爱染深乐着,诸天及世人,唯以此为乐。变易灭尽时,彼则生大苦。唯有诸贤圣,见其灭为乐。《杂阿含经》卷十三,第321经
26、有些人虽然生活贫困,却富有爱心、充满人情味,所以感觉触目所及都是亲切可爱的脸孔,所听到的也是充满人情味的声音,生活得非常快乐充实,这就是“贫中之富”的人。
27、江南鸟儿啁啾,在这样一个净土,它们的鸣声是最清脆的,它们的声音里,只知有爱,不知有恨。鸟鸣如天籁,伴着水声,伴着花香,在绿荫深处,在寂寞深处,在禅心深处。
28、等到子女长大了,为了求学或就业而离乡背井,刚开始时,他们还会想念父母,但日子久后会慢慢把这分亲情移转到朋友身上及异性的感情上,于是亲情就慢慢被淡化遗忘了。
29、【佛心禅语】 做人行事当论是非,不论利害。肯于舍己为人的人,为正义、为真理,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想法,服务大众、造福人类,这样的人才堪称品德高尚。
30、【佛心禅语】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达摩大师悟性论》
31、【佛心禅语】 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此过去宿命,已作佛道来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依迦才《净土论》引文)
32、【佛语心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就是学习的“捷径”。学习不能指望投机取巧,只能指望熟能生巧,而所谓“巧”,是靠大量艰辛的积累换来的。
33、【佛心禅语】 一个人若能超脱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能够放下世间的一切假象,不为虚妄所动,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他才能体会到自己的真正本性,看清本来的自己。
34、【佛心禅语】 悟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向最高的地方去找,不从平易的地方去觅;向外去找,不朝自己内心发掘,因此,便迷入悟中,为了追求悟,又陷入迷中去了。——耕云先生
35、一个家庭,长期处于阴性场,夫妻俩一直相敬如宾,客客气气,平静如水,那是很危险的事;而一个家庭,长期处于阳性场,夫妻俩整天吵吵闹闹,鸡犬不宁,那也是很危险的事。
36、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深佛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四十二章经》
37、若多少有闻,自大以侨人,是如盲执炬,照彼不自明。《法句经》卷上,多闻品少学或心高,易满如牛迹,如鼠手持物,自谓己能多。智海广难量,不测反增谤。“四十华严”卷十二
38、【佛心禅语】 快乐在于找到内在的纯粹和自由,心胸空灵,身处欲望之中,心离欲望之外,便能达到不受拘束的境界。荣枯无意,生命本是自然,无心而求才能达到真正的自在之境。
39、在我们尚未认识道理之前,因受到社会的熏习,使清明的本性受到污染而迷失了自我;我们了解宗旨后,就要快快去掉无明,回归纯真的本性,回归自己可敬、可亲、可爱的本来面目。
40、我知道,我总也走不进与你相濡以沫的烟火。我知道,时光老了,我依然在。待所有的过往,终将成为过往。我只静守一份佛前的禅音,拈花一笑。安然着,时光里一份执着守候的静好。
41、无相,是“即有即空,即有相而知是空相”,也就是在用身体接触、用心灵感知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的同时就已经知道生命无常、我法皆空,一切都是暂时的假象,不是永恒不变的存在。
42、生活,就要乐观地去面对,笑着去生活,简单而明快,悲观只会让希望沉沦,乐观才能使自己在苦难中看到希望,不要拒绝苦难,拒绝苦难就是在拒绝希望,有了希望生活就会快乐惬意。
43、若信愿坚固,纵使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使将此名号作个语头,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一般,亦万无一得生净土之理。(明)澫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44、世界上如果有一种念想值得你为它活,你就没有白活。活着的意义就是为自己的一缕念想而活,如果连这缕你值得为它活的念想都没有,那么活也是白活,而且会活得纠结,活得支离破碎。
45、被岁月覆盖的诗意,染尽沧桑。如果相逢,是一场花落,我不会选择顺水而行。如果,珍惜是一种疼痛,我会将所有的爱放逐天涯。从此不问红尘,将自己安放在菩提树下,静静听佛说禅。
46、路,坎坷难走,需学会担当,心,人人都有,却人人不识。心,生生世世、永永远远跟学随我们,我们却常常忽视它。宇宙间一切万象,人生中一切际遇,莫不是由这颗心所变现、所幻化。
47、【佛心禅语】 苦为乐、乐为苦,苦与乐的感受全在于一心。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却不知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皆化为心灵的极乐,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48、【佛心禅语】 你我相识皆有缘,面带笑容结人缘,布施欢喜种善缘,你对我错相惜 缘,顺我逆我消孽缘,生老病死了尘缘,果报好坏皆因缘,慈悲喜舍修佛 缘。愿我们心中有佛,与佛结缘。
49、人际关系若演变到这种地步,别人怎么肯为我们付出呢?减少一分外界的助力,自己也就少了一分立足社会的因缘,势必无法在群体中与人合群相处。总之,无法容纳别人,就不易成就事业。
50、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守护好自己的口,照顾好自己的心,令自己的心像水晶一般清净,像棉花一般柔软,像微风一般自在,要做心的主人,生活就会自然而然地快乐起来。
51、若诸菩萨于大乘中发趣修行,日初分时有所犯戒,于日中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若日中有所犯戒,于日后分不离一切智心,如是菩萨戒身不坏。《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52、人活得累,一是太认真,二是太想要。欲望和诱惑,迷乱了你我的心,挣扎在追求与放弃之间,纠结在取舍与得失之间。人生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许只有到最后一刻,才会真正的明白。
53、以心悟意,于一袅烟尘里皈依,原来,禅意不在寺院,不在古佛,不在俯首叩拜间,亦不必钵盂声声。双手合十,心,沉静于阡陌红尘,拂尘,拈花,听风,或许某一粒微翊的存在,皆入禅意。
54、善得人身甚为难,莫为此身造罪恶,毕竟冢间喂狐狼,勿为恶见生贪爱!《大宝积经》卷九十六,勤授长者会人身难得,汝等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八,具足品
55、英雄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平年代,铺在路上他就是路,砌在墙上他就是墙,不求闻达,甘于奉献。而一旦有外敌人侵,他坚硬的特质便展露无疑,瞬间化身战场利器,冲锋陷阵,勇猛无匹。
56、谦虚是一种美德,古语有云:“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始终将自己摆放在一个比真正的自我更低的地方,就好像大海本在最低处一样,位置定得低,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提升空间。
57、你行走在路上,处处都是江湖。你只管找适合你的渡口,跟适合的人一起上船。你既然已经出发,就不要害怕风浪。有江湖就有风浪,有风浪就有兴风作浪者。你是个旅人,有你的彼岸需要到达。
58、在戒律中,大都不可这样,不可那样;我们今天需要的是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以我们应该认为八正道才是戒律,六度万行才是戒律,四摄法门才是戒律,饶益有情才是戒律。《星云大师讲演集》
59、有些话能说不能写,有些话能写不能说。语言很奇妙,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对象,它的呈现方式必须不同。最浅显的是语言,最深奥的是语言,最坦荡的是语言,最神秘的也是语言。
60、老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我最近发现一个人若要想笑,最好的方法是去微博跟博友互动,看到五花八门的评论你不由不笑,会意的笑、大笑、狂笑,笑笑俱全。一场微博下来,人又不知少了多少。
61、【佛心禅语】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不是金钱,也不是名位,而是仁爱。“仁爱”让这个世界充满了感动,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希望。能够常怀一颗仁爱之心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
62、布施不应论大小,而应论真诚。只要是真心施与,穷人的一元钱,不亚于比尔·盖茨的数百亿元;小学生的一句良言,不亚于孔子的一部((论语》,功德也相当。如果比较大小多少,就落俗套了!
63、慈悲远比怜悯还要伟大和高贵,因为慈悲的力量没有边界。如果我们的动机是慈悲,那么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他人的利益。在对抗最强大的敌人(烦恼和困惑)的战争中,再没有比慈悲更好的盟友了。
64、【佛心禅语】 以单纯自在的心态乐享自然中最本初原始的一切,从每一种花草身上看见美丽,从每一阵清风中听到时光的低吟浅唱,让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回归自然的淳朴,便能从现实的烦恼中超脱。
65、【藉事练心】佛教徒不怕做事,而且能积极投入人间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心灵不被环境所转,能勇敢突破万难,难行能行;做到别人不能忍而我能忍,别人不能舍而我能舍的地步,这才是藉事练心。
66、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时间对我们而言是很重要的。会利用时间的人,就可以累积功德、完成道业,一切事业都是长时间累积起来的;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每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长时间下来只会造
67、工作、生存、责任固然重要,然而它们并不是我们活着的全部意义。所以,当烦恼来临的时候,当内心迷茫的时候,何不选择放空自己的心灵呢?。一个人,只有放空自己,才能让生命的缝隙透进阳光。
68、【放松定律:】《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69、一直以来,我一向信奉庄子的主张:“超然世外,欲乘物以游心,逍遥驰骋,必先了悟宇宙之真谛,才能至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下百川,因容而深邃之境界。齐视名利,则道之恍惚窈明定握于心。”
70、有人喜静,将心灵托付给明月静水;有人喜闹,将心灵放逐至清风海浪;有人情深,将一生都沉浸在情爱里,为不能掌控的聚散,做着疲惫的心伤;有人情浅,游走在红尘的风景里,永远都那么风轻云淡。
71、第一种人占据了芸芸众生中的大多数,他们只懂享受,却不愿承担,内心却又放不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象是寄居在荨麻茎秆上的菟丝子,攀附在其他植物之上,毫不费力地汲取着养分,却从不奉献什么。
72、诸天具足无量福德、神足、天耳、天眼,具他心智,遥能见闻,虽近于人,人不能见。若我作恶,如是等天当见闻知,若是天等了了见我,我当云何不生惭愧,故作罪耶!《优婆塞戒经》卷六,尸波罗密品
73、如果我们能够通达无我的真理,就能更正确地认识自己生命,不再盲目 地执着于身内或身外之物,对每种想法的产生,都能清清楚楚;对每种情绪 的出现,都能明明白白,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做它们的奴隶。
74、慈悲是学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为我们积福。慈悲的心是世界上最宽大的心,它没有仇恨、没有暴力、没有斤斤计较、没有妒忌和羡慕……它可以让我们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让我们的人生不再充满痛苦。
75、【佛心禅语】 生活于世,切忌人云亦云,心无主见。丧失了个性,也就丧失了一切。佛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智慧。佛告诉我们,人生的种种痛苦是盲目追求“虚幻”的结果,破除虚幻,就可以达到真正的快乐。
76、人一旦“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精神就会萎靡不振,失去生命的意义。有句谚语说:“少年易老,学难成。”时光总是稍纵即逝,若不把握现在还年轻时努力学习,等到年迈时想再学习,往往就时不我与了。
77、即使我们抱着“完全听命善知识”的心,也会由于我们的劣根性而经常违逆善知识;何况有“善知识也不过如此…‘善知识也不总是正确”“善知识也应该多听听我的意见”等等想法,那离善知识真是太远了。
78、始终相信,禅是一种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执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盏茶的时光,就从万象纷纭中走出,绽放如莲。人生有七苦,众生流落在人间,就是为了将诸苦尝尽,去换来一味甘甜。
79、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修养一颗平常心。当你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时,就不会去较真,不会有不满,就如慧海禅师所说,「吃饭时不百般索取,睡觉时也不千般计较」,就能活得安心,活得快乐。
80、最强时,当你身上的阴性能量呈现最强时,也是阴阳相互转化的最好时机。因为万事万物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果你能反其道而行之,将压力当成一种前进的动力,那最后弹跳的反作为越强,你跳得越远。
81、窗外,万籁俱寂,唯有万家灯火明明灭灭。沾一指相思,轻敲击键盘,化成我的蓝颜,我的知已。秋香萦怀的夜,沏一壶普洱,装在精致的容器里,于茶香淡淡的空灵中,燃一盏禅心为烛,让淡香慢慢盈满心房。
82、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舍,……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83、参禅证悟之人,绝非心念断绝。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说:慧能没伎俩,不 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幺长。心念不绝,于不绝之心念中增长 菩提智慧,此为入不二法门之证悟者。尚在修行者,切不可与心念为敌,
84、【人生五大元素】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有一个好命格(基础),一个好 运势(机遇),好风水(环境),好名号(名正言顺),多读书(文化内 涵)。还应具有超人的胆量、超人的智慧和良好的机遇。
85、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我们的社会上,特别是年轻人 的生活方式大多是推崇享乐型,他们鄙视“忧患”地生活,仅仅希望有安逸 的环境。可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
86、众生常流转于愚痴生死中,醉生梦死,只求“现在生”的享受,以致造诸恶业、虚掷时光而毫无警觉。殊不知“明月不常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当念人生“无常”,世事常于瞬间变化,不可耽着眼前的欲乐。
87、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若闻如是等经,信解受持读诵,以方便力为诸众生分别解说,显示分明,守护法故,是名法之供养。《维摩经》卷下,法供养品
88、生命应如拂面的清风,怎么来就怎么去,恬淡自在,随风而至、随风而逝。生命需要一泓静水,来涤荡内心世界的浮华与焦躁。要活在当下,在禅茶一味,在青山绿水间,在书香中,体验生命里那一份纯净与精神的升华。
89、【佛心禅语】 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一切不能为害,圣固犹若金刚。不着二边中道,倏然非断非常。五欲贪嗔是佛,地狱不异天堂。愚人妄生分别,流浪生死猖狂。智者达色无碍,声闻无不惘惶。——《宝志公》
90、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恩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上
91、我们参禅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信佛诵经是为了死后的天堂门票,那么我们所信仰的主题便跟佛陀无关,因为佛陀不谈生之前、死之后,不谈世界之外所有不能实证的事物。当初佛陀说法时有十四个问题不谈:世间常吗?
92、【佛心禅语】 生命就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醉心于功利,便被“名缰利锁”缚住;斤斤计较于褒贬毁誉,必会患得患失。如果自己本身就野心勃勃、贪欲无厌、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无法摆脱躯壳的
93、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94、世间一切情愿,皆有定数。有情者未必有缘,有缘者未必有情。随缘即安,方可悟道。一个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别无常世界。意乱情迷时,大可不比慌乱,静心坐禅,明天会如约而至。春花依旧那样美,秋月还是那样圆。
95、要听贤德的人说的话,而不是听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说的话。关系亲密,但无智慧,有私心,虽然维护我们,往往藏有损害;听圣贤的话,绝不会有损害。听到赞叹要警觉不受,受之即消福;听到贬损要欢喜承受,受之能避灾。
96、【佛心禅语】 无论我们的心安定、稳固还是发挥功用,修行的成长都是阶梯式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在时间的打磨下,不断地成就和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依教奉行,并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97、【佛心禅语】 问:“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如何是无心一句?”师云:“你是有心耶?无心耶?”进云:“叠石峰高险,白云出故关。”师云:“莫道无心好。”僧礼拜。一《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住筠州圣寿语录一》
98、佛三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练,我今安住常灭寂光,名大涅槃。《大般涅槃经后分》,应尽还源品
99、尽成就一切众生,尽庄严一切世界,尽供养一切诸佛,尽通达无障碍法,尽修行遍法界行,身恒住尽未来劫,智尽知一切心念,尽觉悟流转还灭,尽示现一切国土,尽证得如来智慧,是则能净愿波罗蜜。《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