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2023年小池教案及反思(七篇)

2023-11-15互联网 实用范文 手机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池教案及反思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感受春天来到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受小池塘不同状态带给人的美感享受。教学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挂图;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1、出示挂图(小池塘,旁边长着许多芦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板书:小池塘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了小池塘,你觉得小池塘怎么样?

生:我觉得小池塘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小池塘很美。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说的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小池塘的?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师:请小朋友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可以默读,也可以同桌对读,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读不懂,也可以提出来。

(2)老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3)指名说。

生:从“池塘里的水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可以看出池水是很清很清的。

生:从“池塘里的水一闪一闪的,活像人的大眼睛一动一动的”。

生:课文中说,池塘边的芦苇像我们眼睛上的睫毛,我觉得也很像。

生:老师,我有一个地方没读懂,“春风姐姐吹了一口气,池塘就醒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几位同学举起了手要求回答,为了让小朋友能说的更好,我安排他们先分小组讨论交流。)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有道理,这句话说的就是春天来了,春风吹过之后,天气回暖了,池塘里的冰也融化了,水动起来了,就好象人睡醒了似的。

(4)轻声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再大声朗读。

(5)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注意听,能不能感受到小池塘的美?

2、精度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将自己读懂的地方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3)分小组进行反馈(比一比,哪一小组读懂的问题多)

生:我发现这一段有四决话,每句话中都有倒映在池塘里像……

生:每句话的上半句分别讲的是“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这些都是天上的东西,每句话的下半句分别说了“白鹅”、“气球”、“小船”,这些都是地面上的东西。

生:“白云”、“太阳”都是白天能看到的,“月牙”、“星星”是晚上才能看到的。

师:小朋友读懂的问题真不少,说的也非常好,真不简单,(幻灯出示第二节课文)这四句话排列很整齐,每句话都是说“什么”像“什么”,这就是在打比方,这样写能使我们对描写的景色留下非常具体的印象,下面我们听录音读这一节,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课文中的画面。

(4)师:你的脑子里想象出课文中的情景了吗(想到了)?想不想用笔把它画下来(想)?想画白天的那幅就画白天的,想画晚上那幅就画晚上的。

(5)学生动画笔。

师:(在黑板上贴出白天、夜里的图画各一张)。作者从白天写到夜里,从天空中的实物写到地上池塘里我们所能看到的景象。小朋友觉得这个小池塘美吗(美)?你能把这种美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试试。让学生互相挑战读。(师生共同评价,鼓励读的好的和大有进步的小朋友)

3、精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节师:“五彩”说的是颜色非常多。很美,为什么说这个小池塘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呢?

(2)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3)指名说,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4)指名感情朗读。

(5)闭上眼睛,听录音,感受小池塘的美丽。

(6)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迁移练习。

课文我们已经读懂了,你们注意观察过吗?还有什么会倒映在池塘里像什么呢?

出示:()倒映在池塘里像()

生:圆圆的月亮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个圆盘。

生:飞机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小鸟。

让学生到郊外去观察池塘或小河,说说感受,并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画下来。

:《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部分第一条就指出低年级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可见,语文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直观的挂图、生动的课件演示来调动孩子的视觉器官,老师精彩的范读配以优美的音乐作用于孩子的听觉器官。让每个孩子都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孩子在朗读课文时能领悟到小池塘那充满生命力的美。 此外,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学习资源和时间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文中的小池塘,就是我们身边的小水塘、小河流的翻版。学习语文就要结合课文,“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语文课程标准》)带孩子出去走一走,他们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小池教案及反思篇二

本单元共五篇阅读。《春笋》、《雨点》、《小池塘》、《春到梅花山》、《草原的早晨》这几篇阅读都对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小池塘》这篇阅读,篇幅短小、精悍,非常适合本学段的学生阅读。小池塘,一个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地方,一个孩子们都熟悉的地方,会给大家带来什么呢?通过课文的描述,让我们体会了池塘美,语言美,意境美,更勾起了我们对这样美的追求和向往。

《小池塘》这篇阅读最大的特点就是静、亮、美。没有大海翻滚的浪花、没有江河骇人的惊涛,小池塘只是“一闪一闪”的“微波荡漾”;一个“倒映”让大自然美丽的景物全收进了小池塘的大口袋。小池塘再把这奇异的事物一一呈现给大家时,才发现自己已被装点得五彩缤纷。

本学段教学目标对阅读的要求这样说到“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大意。”《小池塘》这篇阅读运用了六处比喻,让人边读边想边回味,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事物都倒映在小池塘里,那这个小池塘可真就成了一个大八宝囊了。

生活中我们或许多了些惆怅,还能再建起心中美丽的小池塘吗?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抓住小池塘的一个“亮”字。小池塘的池水很清,当太阳、月牙、星星这些光体倒映在池塘里,小池塘显得那么明亮。可是除了光亮,白云的白,太阳的红,月牙的黄,星星如珍珠般的又白又亮,芦苇的白色、绿色和褐色,水草的绿等等等等,无不映出了一个色彩光亮的小池塘。

二、小池塘和“大眼睛”也有着相似之处。相对于江河湖海,小池塘比作大眼睛,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形状就占了很大的优势,而且这个大眼睛不是那么的夸张。其次,小池塘的河面与眼睛有着共同的特点:透亮,能映出物体。而且,通常来说,它们都属于“美丽”的一类。

三、抓住比喻句,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出示课文中比喻句的本体事物,让孩子们说出喻体,然后再说一说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这样一来,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什么是比喻句。其次,在出示喻体的时候,我只出示重点词语,等到所有的喻体出示完毕,再让孩子们说出这些喻体前面的形容词,这样通过两个环节的展示,孩子们基本上能够记住了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起来就显得十分容易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在每一节课上都要体现,习惯,是必须长期熏陶的,老师要有这个意识。

另一点是朗读的指导,都明白要让学生读好,一年级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示范、指点。以“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这句为例,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以点评代指导。学生读完,老师一句:“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春风姐姐真温柔啊,轻轻的。”老师在说句子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用朗读的语气来,一年级的老师哪怕略微夸张点都可以,只要感觉还自然就行,学生会在长期的听读当中受到这样语感的熏养的。在引导朗读时的体会有:

1、老师上课精气神要有,你的精神才能带动学生的精神。另外,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每节课的开始就有,对于读词语的姿势,听别人发言的专心,都可以以表扬的形式来提醒更多的孩子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也是凝聚课堂气场的需要。

2、引导学生学习的目标类的话语要说得慢一点,让学生字字入耳,声声入耳。

3、对于学生的感受,要让他们以朗读的方式给表达出来,要趁热打铁。

4、要注意倾听学生发言,捕捉学生发言中的信息,及时提炼总结,也就是老师上课时候一定要心中有学生,不能光顾赶预设的教学流程。做到这一点,课前的解读教材,深入的钻研文本,心中有数了,就可以自如地全心全意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5、关于朗读指导:明亮的大眼睛,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会将重音落在“大”上面,“明亮”反倒被他们忽视了,老师要在自己读课文的时候把这个突出一点。

6、学生自由读课文,一定要留足时间,让学生真正读起来,别抢学生的时间。

7、一年级的课堂,热闹还是要有点的,这样可以凝聚学生,哪怕是有些孩子跟在后面浑水摸鱼,跟着拖,时间长了,也可以被熏出很好的语感的。所以,齐读有必要!

8、写字教学,自己要有序,而且最好让学生适应这样的顺序,建立写字教学的节奏。有给学生自己观察识记的机会,相信孩子。板书的字还要练习。

小池教案及反思篇三

执教了《小池》一课后,我对如何进行古诗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进行了反思,有了一点>收获与大家分享。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中《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为了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我尝试运用图片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美的因素。

在教学《小池》时,一上课我就问学生:“这首诗和昨天学的《所见》有什么不同?”我原本是想让学生发现《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而《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从而让他们知道两种不同绝句的节奏。但是班上一个男孩的回答:“《所见》这首诗里面有人,《小池》这首诗里面没有>写人,只有景物。”他的回答让我惊讶,我惊讶于孩子的发现力,也为自己备课时没有充分的备学生而感到羞愧。我连忙说:“你真会读书,发现了两首诗的不同。《所见》是一首写人的古诗,所以昨天我们学习《所见》的时候可以采用做动作表演的方法来记忆背诵。《小池》是一首>写景的诗,我们今天就尝试用画画的方法来记忆背诵。想要画好《小池》,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让后进入教学,让学生通过画画来感受本诗的意境。

古代诗歌是文学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心绪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灸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什么是“意境”?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意,就是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画

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等。所以,在教古诗时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

如何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开拓意境呢?可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教学模式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是因为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因此可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涂鸦,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

古诗教学一定要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学习心理原理,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经过探究交流,结合自己画的诗意图,便整体感受到诗中的画面和意境,使他们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小池教案及反思篇四

一堂好课需要什么?我觉得它必须有生命,这堂课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而不是仅仅为了教。如果课堂上尽是死气沉沉的教,那么课堂一定是了无生趣,何来生命呢?生命是有肉体和灵魂的。一堂好课的肉体也许就是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而灵魂就是这堂课学生所领悟到的东西。教师对教学环节的驾驭如果没有灵魂的主导,恐怕很难让整堂课有活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对教材的解读没有到位,对教材的目标把握有失偏颇。

《小池塘》是苏教版一年级下的一篇写景美文。春天来了,小池塘被美丽的春风姐姐吹醒了,它的样子可爱极了,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这只大眼睛白天和晚上看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从这只大眼睛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五彩的世界。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眼睛去发现,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你的世界就是美好的。

让孩子感受到美,我该怎样做呢?这堂课我首先从美词美句入手,“一只明亮的大眼睛、一只鲜红的气球、一只弯弯的小船、一颗闪亮的珍珠……”让他们用上书本中的美词说一句话,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堂语文课,那么这些词的美好一出示他们就能辨别、体会出来了吗?如此设计是否达到了最好的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呢?

一只( )大眼睛 一只( )气球

一只( )小船 一颗( )珍珠

如果先让学生读,再让他们添上形容词,这种对比体会语言文字的美也许比直接读更加影响深刻,孩子们也会懂得使用上优美的词句会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这才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让孩子感悟美,我又是怎样做的呢?指导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让孩子们体会到小池塘的可爱、世界的美丽。你喜欢哪种景色,请自己美美地去读一读。孩子们能体会到文中描绘的景象吗?我为他们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缺少充足的生活经验,老师的简笔画是一幅白天的小池塘,晚上满天星斗的景象需要学生的想象,而这正是他们生活经验所缺乏的。学生读不好,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可是最终还是要让孩子通过语言文字能体会大自然的美呀?指导学生想象美,借助语言文字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想象可爱的小池塘的夜景,在通过音乐的催化作用让学生美读效果会更好。

感悟美,还要发现美!这是本课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小燕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黑黑的剪刀。

柳条倒映在池塘里,像......

圆月倒映在池塘里,像 ......

倒映在池塘里,像....

我把这一环节不小心丢了,这一拓展环节就像生命体重要的臂膀,它要训练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他们发现美的“眼睛”。少了这一环节,“五彩的世界”缺少了鲜艳、缤纷的色彩,失去了课堂中生成的精彩,“语文味”淡了。

这个“不小心”让我的课堂失去了发现美的“眼睛”,这个“不小心”让我的学生失去了创造美的机会,“逝者如斯夫”。

小池教案及反思篇五

《小池》一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描绘了初夏池塘优美的意境,赞美了大自然勃勃的生机,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向往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教学,我采用了这样的一些办法:首先是用画面、用故事感染学生,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感受初夏河塘之美;然后我和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相互提问、互相启发。这时,我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感受诗句的美妙意境。尤其是提出了“小荷露角”和“蜻蜓立上头”谁在先谁在后的问题,更是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讨论、交流、想象,丰富了诗的意境,拓展了课堂的空间。

其中《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

把课文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因此,在学习这首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要求把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每一句。接着用课件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采用带拼音读、打乱顺序读,去掉拼音读,个别读、领读等多种形式来读准字音后,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古诗,把古诗读熟,读得琅琅上口。

学习古诗,除了要让学生读懂读好之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这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这是很正确的。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们老师是无法替代的。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小池》这首古诗时,我就从两个大问题:你觉得这首古诗是描写哪个季节的,为什么?如果让你给这首诗配一幅图画,你会画些什么?让学生走进古诗,独立思考。是初夏还是盛夏?是荷叶还是荷花?在一个个新问题的萌芽到解答,孩子们的发现是有依有据的,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一读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把描绘的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而深深吸引。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美的熏陶,这足已!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孩子是富于想象的,发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开发孩子的智慧宝藏。而语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别是古诗,它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在教学古诗《小池》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头。”教学生一字一顿,摇头晃脑地朗读,在抑扬顿挫中读出蜻蜓的可爱和俏皮。然后播放欢快的轻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朗诵诗歌,想象蜻蜓飞到荷叶上来干什么。有学生说:“蜻蜓飞累了,到荷叶上休息一会儿。”有学生说:“清晨,蜻蜓口渴了,飞到荷叶上喝点露珠解解渴。”有一个学生更有想象力,他说:“蜻蜓在空中飞呀飞,它看见新长出来的荷叶一个人太寂寞了,飞下来和它交个朋友,聊聊天。”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有如此的美妙的想象。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和巨大潜能。”因此,古诗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

小池教案及反思篇六

今天学习了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小池》,这首诗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很多孩子在学习之前就已经会背了,可是通过课堂的检查,我发现有不少孩子基本都只会背,不懂意思。但一般来说,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跟着老师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虽说一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古诗上不追求逐字逐句地解释,而是注重意境的领悟及诵读,但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的大意,才能接着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才不会在诵读时毫无表情地念。

新课程提出,要重视学生自己的体验。读这首诗,小朋友看到的是什么呢?他们想到的是什么呢?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体验,我觉得老师是无法替代的。于是,我让他们采用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在学习伊始,我就提出了两个大问题:1、你觉得这首古诗是描写哪个季节的,为什么?2、如果让你给这首诗配一幅图画,你会画些什么?这样,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古诗,开始独立思考。“是初夏还是盛夏?”“是荷叶还是荷花?”在一个个新问题的萌芽到解答,孩子们的自主发现是有依有据的,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孩子们已被诗人所描绘的一眼清泉、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所深深吸引了。孩子们领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风情,接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教学最后一句“早有蜻蜓立上头。”时,我教学生一字一顿,摇头晃脑地朗读,在抑扬顿挫中读出蜻蜓的可爱和俏皮。然后播放欢快的轻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朗诵诗歌,想象蜻蜓飞到荷叶上来干什么。刘萌萌说:“蜻蜓飞累了,到荷叶上休息一会儿。”冯晓雨说: “清晨,蜻蜓口渴了,飞到荷叶上喝点露珠解解渴。”丛艺铭更有想象力,他说:“蜻蜓在空中飞呀飞,它看见新长出来的荷叶一个人太寂寞了,飞下来和它交个朋友,聊聊天。”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也只有天真的孩子才有如此的美妙的想象。

通过自主学习以后,孩子们对这首诗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印象,能联想到夏天的景色,于是大部分孩子都能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甚至是背颂诗歌。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和巨大潜能。”因此,古诗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

这节课,很高兴孩子们能让我再一次看到了他们的活力和潜力,我知道课堂小主人们的主动权一旦充分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十分浓厚,我也相信对每一个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新的尝试,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小池教案及反思篇七

《小池塘》一文,这是一篇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我备了这课教案,我实施以后有几点感受:

我认为抓住关键词引入新课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在揭示课题,知道这是一个池塘后,我追问:“池塘”和“小池塘”有何不同?我说:加上“小”字池塘就显得更可爱了。会读吗?来美美地读一读,读出对小池塘的喜爱。

上课一开始就把孩子带入了优美的意境。下面学习生字,学习朗读课文,学习说话等教学环节都笼上了对小池塘的浓浓的喜爱之情。写作文讲究点睛之笔,上课也得抓住点睛之笔呀。

学习第二句“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理解“一闪一闪”,你见过什么东西是一闪一闪的? 我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理解这个词意思。学生回答:霓虹灯是一闪一闪的;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运动鞋上面的灯一闪一闪的……我再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水波”与“眼睛”有何相似之处?从而让学生知道“水波”会闪,“眼睛”会眨,所以作家这样打比方。

在进行思维拓展训练时,让学生模仿文中句式 ( )倒映在池塘里,像( )时学生有点困难。因为学生积累的比喻句不多,这怎么引导呢?

在学完第二段,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我们刚学过的春天的景物你还记得吗?”这一问,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说道:燕子、布谷、蜻蜓、飞机、热气球……我接过话头说:“对啦!只要地面上有的景物池塘里都有,地面上没有的景物小池塘里也有,小池塘像不像一面神奇的镜子?”所以齐声读“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