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一
模板
(一)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
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
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
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能画出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内容简要地进行说明。
6.教学媒体的选择
(1)知识点编号
同前。
(2)学习目标
同前。
(3)媒体类型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
(5)教学作用
指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已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
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
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
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
(9)媒体来源
包括自制、购入、库存、××资源库、网上下载等。
7.板书设计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做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
一、× × × × × × ×
1.× × × × ×
(1)× × × ×
(2)× × × × × × ×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
8.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
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
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9.形成性练习
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练习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形成性练习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3)将所有的练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3项要求的前提下,练习题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
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10.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
(1)形成性练习题的检测结果;
(2)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4)遇到有测验和考试时,记录其评价结果。
本栏目应在课后及时填写。对上述反馈信息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最优化。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
模板
(二)
模板1 专题课程学习模式
专题课程的标题
一、学科领域
介绍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并突出主要学科。
二、适用年级
介绍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生年级。
三、教学/学习内容概述
在此处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如果涉及到角色扮演等,还应在此处设置情境。
四、学习目标/学习成果
先要用一两句话概述学生通过此次学习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然后清晰明了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将是什么。这些最终结果可以是:
·学到了一系列知识;
·解答了一系列问题;
·培养了高级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总结了所创建的事物的特征;
·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并进行了说明;
·进行了具有创意的工作;
·„„
五、学习过程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时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晰。你还可以在此处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到的信息或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建议”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其中的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注意。如果有必要,可以在此处考虑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教学问题。
(1)第一步
(2)第二步
(3)„„
六、所需材料及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介绍学习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材料或参考网址(建议在每个网址后写上一句话,简要介绍通过该网址可以获得的信息)。
七、评价方法或工具
创建量规、自我评价表或其他评价工具,以便使学生可以知道将如何评价他们。
模板2 基于网络的探究型学习(webquest)模式
探究型学习(webquest)的主题
一、介绍
在此处向学生们简要介绍这个webquest的有关情况。如果在此webquest中包括角色扮演或闯关游戏(如“你现在是一个鉴别神秘诗人的间谍”),则应在此处设置情境。也可以使用这部分做先期的组织或概述工作。
二、任务
清晰明了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将是什么。任务可以是:
·一系列必须解答的问题;
·对所创建事物进行总结;
·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阐明自己的立场并对此进行说明;
·一项具有创意的工作;
·任何需要学习者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的事情。
三、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指明学习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网址。在每一个链接中嵌入对此资源的描述,以便学习者可能在点击前知道自己将通过访问该网址获得什么。
四、过程描述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晰。
(1)第一步
(2)第二步
(3)„„
五、学习建议
在此处,你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的信息。“建议”可以包括使用的流程图、总结表、概念地图或其他组织结构,“建议”也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的问卷形式,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注意。
如果将“学习建议”部分嵌入到“过程描述”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不过如果你提供了大量的建议,或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不是几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么还是将这两个部分分开的好。
六、评价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被评价。另外,你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七、总结
用一两句话概述学生通过完成此webquest将会获得或学到什么。
模板3 基于问题的研究型学习模式
研究型学习的主题
一、确定问题或提出更多的问题
向学生们展示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此部分的目的在于确定一个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问题。确定较高层次问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学生做出选择。
在这里,学生们要分析即将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列表,这些问题将指导他们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选择恰当的信息。教师可能有必要确定问题或帮助学生们提出他们的指导性问题。
二、组织分工
小组成员要一起确定所应承担的责任,决定谁将做什么工作,以及他们将如何合作。他们还将决定利用什么资源,以及如何收集信息。成员们需要一定的合作技巧。
三、收集信息
小组成员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主要问题的相关信息。如何收集事实是一个需要传授的技巧。小组工作时应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并能很好地合作。
四、整理分析信息
当小组成员们认为他们已经收集到足以回答或解决问题的信息时,他们将在一起把所收集到的信息分类。
为了分析所收集的信息,小组成员需要明确回答以下问题:
(1)所收集的信息是否有助于回答主要问题?
(2)信息是否充足?是否需要收集更多的信息?
(3)所收集的信息是否足以做出决定或解决问题?
在这一步骤,小组成员需要更为深入地研究所收集到的信息。学生们(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利用以问题形式组成的标准列表来分析事实。他们要根据这个标准来研究所收集到的事实,这将有助于他们筛选有用的信息,以便获得最终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五、创建答案/解决方案
在这一步骤,小组成员们要思考下面一些问题:怎样才能利用已有的观点和所收集的资料创建一个新的答案或解决方案?最终结果(产品)将是怎样的?这段时间将是富有创意的,但小组成员们必须记住这一切要基于他们根据已收集并分析的信息所产生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六、评价与展示作品
小组之间共享他们所创建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评价他们在这个项目上的表现。评价需要关注研究过程的每一步骤。在项目结束的时候,多花一些时间确定一个新项目的目标,这点很重要,因为学生们希望按这样的研究步骤在下一次的研究中提高自己的表现!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二
《桥》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给大家分享《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人格与精神。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尚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板书:桥)
回想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
这节课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桥”的文章。大家读课题。
这是一篇小小说。它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曾经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为什么会获得如此佳绩呢?
二、整体感知关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生汇报。本文讲的就是在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一位老汉为了救大家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感人事例。
三、认读词语关——词语分类
1.老师从课文中挑选出以下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咆哮、放肆、狞笑、势不可当;惊慌、你拥我挤、折回来、乱哄哄;喊、揪出、吼、推;
2.读了这些词语,发现了什么?
3.分别加上“洪水”“人们”“老汉”再读词语。
四、品读句子关——体会洪水的无情
1.找句子。
师: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边读边找出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汇报。
3.大屏幕出示6个句子,出声读一读。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六句话好在哪里?选一句话说说生汇报: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师:“像泼。像倒。”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字却字字千钧,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两个字一句话,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短句。(板书:短句)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写出了形势的危急。
全文511个字,27个自然段,平均每一句不到20个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你的语言读出当时山洪的咆哮?
……
生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师归纳句式特点,以及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洪水的肆虐无情。)
师:作者除了短句、段的运用,还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呢?自己读读句子,相信你一定能发现。生自由读句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谁来说?指名说。(板书:拟人、比喻)
5.六句话能换顺序吗?为什么?
6.师生合作读:
文章用文字表达,我们用声音表达。我读多快,你们就读多快;我读多高,你们就读多高;我停,你就接。
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的语言来感受当时山洪的凶猛吧!
小结:这是故事发生的环境。小小说并不是写环境的,而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五、品味人物关——体会人物形象
(一)人们
1.面对恶魔一样的洪水,人们是什么反应?
2.师幻灯出示有关语句。读句子。
3.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人们当时的情况,你认为哪个词最准确呢?(惊慌失措)你能抓住文中哪些词语来体会人们的惊慌失措呢?试着读一读。
(二)老汉
在这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仔细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语句,边读边品悟:
1.在这危急关头,那个受全村人拥戴的党支部书记——老汉出现了。
(1)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拥戴”是什么意思?(拥护、爱戴)
2.你们觉得老汉为什么会受人拥戴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23自然段,找出关于老汉的描写,完成老汉是一位_________的人。共同走进品位人物关。
学生汇报交流,读句子,谈体会,师适时点拨,感悟朗读“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1)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
这里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来报名。”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救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是一个不徇私情的人。
(3)老汉是一个先人后己的人。
……
4.在洪水面前,老支书选择了让村民先走;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老支书真是()!正如老话说的好:“听其言,观其行”,一个人的言行决定一个人的品质,这样的一位老人怎么能不受人拥戴呢?
六、品悟内涵关——体会人物精神
课文最后,(课件出示: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课文写到这才交待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找生自由说.
师:这个结果简直叫人为之深深感动,这个结果简直叫人震撼。作者故设悬念,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让我们更为之感动,读到这儿的时候,也更显得悲壮。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部分。
七、品味含义关——体会“桥”的含义
1、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
2、再读课文,想想: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死桥 逃命桥 生命桥 救命桥 希望桥······)
3、马上就是清明节了,请你用上“桥”字,写几句赞颂老支书的话来祭奠他。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八、归纳表达特色
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回顾一下这篇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师:这些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再今后的习作中学会运用。
八、课外延伸
同学们,其实在与自然灾难的较量中,像老汉这样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他人生命之桥的,又何止是他呢?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感动中国的好党员。
《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的凶猛,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些什么样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以桥为题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桥》这篇课文,去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从课文中自己读懂了什么?
二、走进洪水,感受“洪水的可怕”
1、这个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中?让我们一起看看1——2段,在文中找到描写洪水的句子。
2、课件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面对可怕的洪水,你会怎么做?
4、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子,农田被淹没了,房屋被冲毁了,死亡向人们步步逼近,灾难来临了,人们是怎么做的?
5、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出路,他们找到了吗?如果大家你争我抢的向木桥涌去,会有怎样的结果?
三、细读感受人物形象
1、是啊!灾难来临了,人们极度孔慌,一心想着逃生,唯有一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
(1)老汉清瘦的脸上趟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面对老汉恶狠狠的“揪”出来,小伙子是怎样反应的?终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了,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老汉如果能喊,他会喊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体会老汉的心里矛盾。)
3、通过交流,说说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
四、启发想象,升华情感
1、洪水退了,老汉和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村民们也来祭奠他们的村支书,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老太太会怎么说?
2、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
3、说说现实生活中像老汉一样的人有那些?
《桥》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可怕,体会老汉高尚的的人格。
情感态度价值感:
通过品读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初知洪水的凶猛可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谈歌的《桥》。
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吞没 白茫茫
1、请看大屏幕,谁能准确读出这些词语吗?
2、齐读词语,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请试着在词语前面添上“洪水”两字读读,体会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二、走进洪水,感悟洪水的肆虐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2、学生自由地读文,划句。
3、指名学生汇报。
4、出示所有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7)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5、引导理解句子,体会洪水的可怕。
自由读读这些句子,想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洪水的可怕?
(1)“像泼。像倒。”形容雨大的词语很多,有————(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而课文却没有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当时的雨大,却用(像泼、像瓢)这样的短句,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水之大,雨势之猛)(板书:来势凶猛)谁能读出雨势之大?
(2)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谁能读出这种可怕?(指名读-齐读)(板书:疯狂可怕)
(3)说到跳舞,一般给人开心、愉悦的感觉,而此时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还有哪些句子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狞笑、窜、舔、爬”体会洪水的疯狂可怕)
6、反复练读,体会洪水的可怕。
小结: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生动形象地感受到这场洪水的来势凶猛、疯狂可怕。现在让我们用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学生齐读)
三、聚焦老汉,品悟老汉大山般的人格
同学们,一般说来,如此可怕的洪水,往往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但是,这场洪水导致的结果怎样?在这场可怕的洪水中,村民们之所以能够得救,是谁起了关键的作用?(板书:老汉)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划下来反复朗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边上写写自己的体会。
2、交流:哪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你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从中体会到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沉着冷静)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汉的沉着冷静?“一座山”——镇定如山。此时的人们是怎样的?(乱哄哄)老汉不说话,他想用眼神告诉人们什么?这句话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神态)从老汉这样一个神态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老汉的沉着冷静、镇定如山。谁能读出老汉的沉着冷静?(指名读———点评—————齐读)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这句话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语言)从老汉喊的几句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从三个感叹号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老汉的话就是命令)老师在这句话中加了几个语气词,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谁能学着老汉的语气来喊一喊这句话?一起来,放开嗓子喊一喊。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动作、语言)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大公无私)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老汉的舍己为人?(揪)他揪出的是谁?是儿子吗?此时此刻,眼前的这们小伙子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一名党员。是党员就得怎么样?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例外。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不徇私情)读谁能读好这句话?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汉?(父爱如山)哪个词最能体会到老汉对儿子如山般的爱?(推)是呀,在关键时刻,老汉把生的希望让儿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我们一起来感受老汉对儿子如山般的爱。(齐读)此时,水已经爬到老汉的胸膛了,老汉心急如焚,再读。
3、小结,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习作指导。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形象
孩子们,老汉大山般的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
1、请你们快速默读15—22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
划好了吗?老师把他们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打在屏幕上。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发现了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出示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前后说的、做的,似乎充满了矛盾。孩子们,你们能读懂吗?
读了下面这段话,相信你们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课件)背景音乐
让我们随着这哀伤的音乐读读这段话。
3、现在,你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一对亲生父子啊!)课文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而在结尾才交待他们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呀,这样的情节,这样的构思,的确让人揪心,让人震撼,4、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请同学们任选其中一句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
5、分组写,交流汇报。
五、聚焦“桥”,感悟其深刻含义
课题是《桥》,但文中写桥的句子并不多,看到大屏幕,读读这几个写桥的句子。
(1)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桥。
(2)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3)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
桥和老汉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是呀!在洪水肆虐的时候,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让我们深情地来歌颂这座桥吧!
桥颂
北面,有座窄窄的桥,桥上,雨像泼,像倒。
桥下,洪水咆哮着,势不可当。
是您,指引村民穿过险桥,奔向安全。
老支书啊,您永远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您,是一座山。
您,是一座桥。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用上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
板书设计:
桥
洪水 来势凶猛 比喻
疯狂可怕 拟人
沉着冷静 神态
老汉 舍己为人 语言
不徇私情 动作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三
《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宁夏银川市第十二中学 马进 设计思路
《辽阔的草原》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音乐教材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是一节以学习蒙古族民歌为主,其他教学方式相互配合的综合课。通过对《牧歌》的学唱以及对无伴奏合唱《牧歌》的欣赏,让对地域性民歌特征不甚了解的七年级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在教学设计思路上体现了“体验、探究、升华”的教学方式。
体验:在歌曲的教学中,让学生用听唱法直接学唱歌曲,有利于学生感受、体验、掌握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和风格。对于歌曲的处理,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感受和理解,为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作好铺垫。
探究:通过播放草原风貌,介绍蒙古族独具特色的衣食住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在看、听、想、议中去发现、探究影响草原民歌的因素,从而进一步了解内蒙民歌的风格特点,特别是“长调”的特点。
升华:通过看、听、唱、对比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纯美,通过学生的才艺展示以及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已不多见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美化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l、通过欣赏和演唱《牧歌》,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通过学生眼睛与心灵的对话,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对民歌的学唱及对内蒙民歌风格特征的把握;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旋律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体验
1、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看到了美丽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听到了腾格尔演唱的《蒙古人》。老师要带我们去看内蒙古大草原,听魅力无穷的蒙古族民歌……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板书课题)
2、学唱歌曲
听:播放《牧歌》。
师:请谈一下你对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生:《牧歌》是一幅有着丰富色彩的美丽画卷,是一首赞美家乡美丽富饶的赞歌。旋律悠扬、动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有颤音及很长的拖音。
再听:再次播放《牧歌》。
师:你认为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x x │ x·x
听唱:(第三次播放)请学生轻声和着伴奏哼唱旋律。
再唱: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别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形式熟悉巩固歌曲。
唱谱:歌曲唱熟之后,请学生集体视唱歌谱。
在演唱中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歌唱时的呼吸、换气、咬字吐字、长音的拍数、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绪等。
二、探究
1、欣赏
听: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播放录音)
师:通过聆听,你认为什么是无伴奏合唱?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与我们刚才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生:无伴奏合唱就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演唱方式上前一首独唱,后一首是合唱。无伴奏合唱比独唱更能表现出草原的空旷、一望无际,给人的感受更加丰富……
教师补充:……
再听: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进一步感受无伴奏合唱的音乐魅力)
2、播放草原风光的影片
师: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的知识介绍蒙古族人民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并谈一谈地域文化与其民歌的联系。
生:通过谈论与相互补充得出初步的观点。
3、探究结论
师、生:内蒙古独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犷热爱艺术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们独特的音乐形式……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篇四
课改课案例
非 洲 的 灵 感
[授课年级] 初中一年级 [课 题] 《咿唷嘞啦》 [课 型] 综合课
[教 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4册
[教 具]课件、多媒体电脑、钢琴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初步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鼓在非洲歌舞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学会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
2、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课间开始欣赏穆旺当卡演唱的歌曲《咿唷嘞啦》
1、提问:这是哪个地区的音乐?
2、请一位同学找出非洲的所在地。(出示世界地图的平面图)
3、同学们谈一谈非洲有哪些国家?非洲人的生活习俗、居住地等?(出示非洲地区的地图)
(刚果民主共和国、南非、加纳、几内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喀麦隆等)。
4、出示第二单元课题
二、音乐欣赏
1、欣赏歌舞音乐:
a、《古诺人的尤勒舞》 b、《巴玛亚》 思考: a、歌曲《咿唷嘞啦》、《古诺人的尤勒舞》、《巴玛亚》这首歌曲在演唱形式上有何共同之处?
b、音乐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乐器?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讨论: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应答歌形式;节奏强烈多变;大量出现敲击乐器,如:马林巴琴、鼓等。
《巴玛亚》中还出现了西洋乐器,这是一首非洲现代歌舞曲。它融合了西方的音乐元素和乐器但仍保持了非洲音乐的特征,采用非洲本土的旋律和节奏,以及非洲民间的演唱方法和歌舞曲的领唱与应答歌的形式。
三、总结歌舞音乐的特点。
歌唱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另一个特点,最常见的形式是先由一名歌手即兴朗或领唱,众人合唱叠句部分,或者与之呼应并与鼓声和乐器的演奏有机地组成鲜明的旋律。在舞蹈过程中还时常伴有呼叫,以抒发感情,增加舞蹈的气氛。
歌舞在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在酋长宫廷中,传统音乐更占有重要地位,一些礼仪音乐还要在酋长或国王的监督下进行,有时某种乐器就是王权或神权的象征。例如东非和南非的鼓。非洲人从小就在日常的音乐舞蹈活动中学习,进入成年之前,还要参加一种启蒙训接受多种技能训练,合格之后才被接纳为正式的部落成员进入社会。
四、绍及欣赏乐器——鼓
1、非洲黑人歌舞的节奏强烈,动作粗犷,伴奏的乐器是以鼓为主的各种打击乐器。故是黑人舞蹈音乐的灵魂,各式各样的鼓用木棒、竹棍和手掌击出各种不同的音色和音调,并交织成各种复杂而鲜明的节奏,它控制着整个舞蹈情绪的发展和变化。其它的伴奏乐器还有葫芦、木子、金属铃之类的各种响木琴以及简单的木管等。
2、欣赏各种非洲鼓及其它敲击乐器
3、欣赏穆旺当卡演唱的歌曲《咿唷嘞啦》,以及非洲风情图片,感受非洲歌舞曲的韵味。
五、学唱歌曲《咿唷嘞啦》(人音版教材第二单元p12)
1、全体同学看歌谱,听音乐。注意看清楚歌谱上的反复记号,找一找歌曲的哪三个小节的拍子少了半拍?
2、通过对比,讲解弱起拍的演唱方法,并单独练唱。(直接唱词)
3、反复练唱全曲(领唱与齐唱部分连接起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觉,直接唱词)。
4、教师、学生分别领唱、齐唱,加深对非洲歌舞音乐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应答歌形式的认识。
5、听音乐在歌谱上标出力度记号。讨论如何才能唱出欢快的情绪和充满动感的节奏。(复习节拍规律,强调节拍重音,发音短促而有弹性)
6、跟随音乐有感情地再唱一遍。在重音和次重音处击拍(拍打具有“鼓”的音色的任一物品)
六、非洲音乐概况
非洲音乐通常是指撒哈拉以南(黑非洲源于非洲本土的各种黑人传统音乐。由于众多繁杂的部族和各种外来的影响,非洲各部族的音乐千差万别。非洲音乐的主要特点是节奏复杂多变。鼓在非洲音乐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主要是美洲音乐有巨大的影响。
七、舞蹈欣赏和参与音乐
1、欣赏两段舞蹈片段。
2、全体同学分成四大组,部分同学跟随着歌曲《咿唷嘞啦》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律动;部分同学模仿鼓,边唱边敲击节奏。
提示舞蹈动作:双臂稍弯曲、两掌相对于胸前,随节拍做前后自由摆动,双脚做前进若干步和后退若干步的交替动作。
八、欣赏两段音乐,听辨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地区。
九、小 结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五
音乐教学设计《咏鹅》
顺德区云路小学 黄志清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完美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2、学习四分休止符,并能准确表现。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学生进入课室后,正式上课前,播放唐诗词欣赏。
2、导入新课:
①师:同学们,刚才我给你们准备的唐诗词欣赏,喜欢吗?(喜欢)师:你们喜欢唐诗吗?能背两首我听听吗?(喜欢,能)师:同学们真棒!
②师:今天,我介绍一首非常熟悉的古诗给大家,请先看一幅图片。(课件展示第一副图片)看着这张美丽的图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风声、水声、鸟声、鹅叫声)
师:你能模仿这些声音吗?动动脑筋,用你身边可以利用的东西。(抖动书本模仿风声、摇动装矿泉水的水瓶模仿水声、口哨声或吹纸张模仿鸟声、口技模仿鹅叫声)
③师:看到这张美丽的图片,你想到了哪首古诗呢?谁告诉我?(《咏鹅》)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水、悠闲自在的情景。(全班一起诵读一遍诗词)
3、学习节奏:
①师:大家读得真好听!我也想参加大家的队伍,好不好?(好)不过呢,你们读得那么好听,我就给大家表演另一种不同的朗诵吧!②课件展示歌曲节奏,老师按节奏朗诵。
鹅 鹅 | 鹅 0 | 曲项 向天 | 歌 0 | 白毛 浮绿 | 水—| 红掌 拨清 | 波—|| ③师:好听吗?想不想学一学啊?(想)
④学生跟着老师一边拍手一边按节奏读诗歌。重点讲解“四分休止符”的运用。四分休止符的地方用握拳不出声表示。
4、学习歌曲:
师:你们表现得太棒了!我的心情太愉快了!我都有想给大家唱一唱《咏鹅》的冲动了!你们想听吗?(想)(老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咏鹅》)
师:老师唱得好听吗?(好听。学生鼓励的掌声)谢谢!音乐与古诗是相结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根据这首唐诗谱写的歌曲《咏鹅》。(课件出示歌曲界面)
5、听范唱录音,学生听出歌曲的情绪。(优美的)
6、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重点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7、集体表现。
把学生分成三组表演歌曲:第一组用歌声表现,一边拍手一边歌唱;第二组用律动表现;第三组自创表现各种声音。(烘托气氛,将课堂推向高潮)
8、聆听乐器表演。
请学生听出两种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首歌,区分大提琴与小提琴不同的音色特点。
9、再让学生欣赏一首由诗歌写成的歌曲《春晓》,简单介绍谷建芬。(激发学生的兴趣)
10、小结:
师:同学们,古诗不仅读起来是那么的朗朗上口,唱起来又是这么的悦耳动听。那你想不想学唱更多的古诗歌曲呢?(生:想)课后你们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搜集一些古诗歌曲,来欣赏、学唱。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自己来创遍古诗词的音乐,好吗?
(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咏鹅》,体味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鹅悠闲自在的形象。 2.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3.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来创作表演《咏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歌曲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并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音乐情绪。 2.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以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四)教材课型、课时
《咏鹅》一课是一节音乐综合课,它包括读诗、唱歌、律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近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这一课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鹅”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本课由一课时完成。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乐器(如双响筒、串铃、响板等)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谈话法、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法、探究法、表演实践法。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歌曲的“听”、“唱”、“演”,让学生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同学们,你们好!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又和大家见面了,请同学们带着想象的翅膀和老师一起走进课堂吧!
【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时机,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亲切。】
2.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朋友,这位朋友说猜对谜语就知道它的名字,你们猜它是谁?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脚蹬红靴子,唱歌儿伸脖子”你们猜一猜!生答谜底:鹅
师:你们喜欢鹅吗?想和它交朋友吗?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出了点小难题,你把它解决了,自然就成了鹅的朋友。怎么样,同学们有信心吗?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对此课感兴趣。】 3.师:首先我们做做节奏发声练习和视唱练习,边拍手边朗读,看谁读的又准又好。节奏练习: × × × × ︱ × × ×-︱
小 鸭 子 叫 嘎 嘎 嘎 × × × × ︱ × × ×-︱ 小 花 猫 叫 喵 喵 喵 × × × × ︱ × × ×-︱ 小 山 羊 叫 咩 咩 咩 × × × × ︱ × × ×-‖ 小 母 鸡 叫 咯 咯 咯 视唱练习:
35 i6 | 5| i6 53 | 22 32 | 1-|| 小猫 去钓 鱼,小猫 去钓 鱼,大鱼 小鱼,钓了 许多 条。
(教师弹唱旋律,从c大调往上演唱,学生依次唱歌谱填词,教师提示学生口型张开,笑肌抬起,有表情的演唱)
【设计意图:节奏发声练习和视唱练习是音乐素养的常规教学,使学生的声带打开,同时为本课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二)导入新课: 1.导入歌曲
师:同学们看到鹅,你能想到哪首古诗呢?谁能来朗诵一遍。(指名朗诵《咏鹅》)
师:读的真好!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骆宾王七岁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鹅在水中嬉戏游玩、悠闲自在的情景。
(1)师:大家仔细听《咏鹅》这首歌,听后说说《咏鹅》这首诗,在歌曲中播放了几遍?同学们都伸出你的手,当听到第一遍时伸出一个手指头,听到第二遍时再伸出一个手指头,最后看看到底是几遍?(4遍)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的歌谱,你发现了什么?这位同学说说《咏鹅》这首诗在课本只出现两次,为什么我们要唱四次?
(生答教师做总结)因为这首歌的旋律当中出现了反复跳跃记号。(认识学习反复跳跃记号在课本中的位置)
师:接下来听老师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同学们用你的小手指歌词。(师有感情的范唱)师:同学们,要想学好歌曲,难题又出现了,按节奏朗诵歌词,你们有信心吗?好,把你们的能力展现给老师吧!
2.学习歌曲。(1)按节奏读歌词
听说同学很喜欢朗诵,但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可不太容易,请看大屏幕(师播放课件:按节奏读歌词)
试试看你会读吗?听老师读一遍,(师按节奏读歌词)。
鹅 鹅︱鹅 0︱曲项 向天︱歌 -︱白 毛︱浮绿 水︱红掌 拨清︱波-‖ 鹅 鹅︱鹅 曲项︱ 向 天︱歌- ︱白 毛︱浮绿 水︱红掌 拨清︱波-‖
听完之后,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种节奏不同。)有什么不同?(原来呀,第一种节奏在鹅后使用了休止符,这就要求大家在演唱的时候,遇到“0”注意停顿)我们来完整练习一下。
(2)学生集体拍手打节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体现节奏两种节奏的不同,从而引出休止符,对比两个节奏的不同以及注意休止符的位置。】
(3)学生自由演唱歌谱,感受旋律的不同。教师纠正错误的地方,教师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的地方,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4)放范唱录音,学生听歌曲的情绪──优美的。(完整的听歌曲,并自我创编动作)
(5)教师有表情地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唱。(6)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进行反馈教学。
(7)让学生分男女生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优美的音乐,激起了我们的表演热情,老师认为每个同学都有表演天分,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歌曲吗?可以和你的同桌想办法合作表演,看谁的动作最新颖、有创意、最精彩,谁的表情最丰富。
1.演一演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分了三个小组:朗诵组、表演组、配乐组。
(教师提示:朗诵组的同学想想诗的意境,体会朗读时诗歌的韵味。表演组的同学在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中,自由想象,模仿鹅在水中游的姿态,模仿鹅伸长脖子高声歌唱的形象……把鹅的各种形态惟妙惟肖地用动作表现出来。配乐的同学拿起自己喜欢的小乐器随着音乐的节拍打起来吧。)
(多媒体播放歌曲,学生自由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师评:同学你们用优美的舞蹈和配乐来反映了这首歌曲的意境,表现了歌曲优美的情绪。使歌曲变得更加生动起来。你们真棒!
2.综合展示表演
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大家都做得非常好,我们现在把我们所有的创造表演跟我们的歌曲结合起来,好吗?
文学组朗诵组先朗读一遍《咏鹅》,然后放歌曲录音,歌舞表演组和乐器配乐组的同学跟音乐演奏。
师生评价,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l.采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2.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加深学生对歌曲的体会和理解。3.通过创造、体验、合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4.通过互相评价,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表演和欣赏水平。】
(四)拓展:欣赏不同版本的古诗新唱歌曲 听赏谷建芬创作的歌曲《咏鹅》。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古诗新唱歌曲,感受乐曲一首诗歌两种风格的多样性,讨论对比之后体会的感受】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们开心吗?
让我们唱着这首优美的歌曲,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教室,下课!
五、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这一节课,由于能注重启发式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性,师生互动,环环相扣,既有音乐课的特色,又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结合,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这一点我没有考虑周全。今后,我还要在古诗吟唱教学中,通过种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索其趣味,以激发兴趣,吸取古诗营养,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
六、板书设计:
(一)呈现板书设计: 《咏鹅》
歌曲类型:读诗、唱歌、配乐、律动 歌曲的拍子:2/ 4 歌曲的速度:中速、稍慢 歌曲的情绪:优美、愉悦的(二)板书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本节课学习的歌曲的重点,在演唱中学生会注意到黑板上提示的节奏、速度、情绪,更好的完成歌曲。】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篇六
第一课我的祖国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知识:三连音。3.演唱《大中国》。4.欣赏歌曲《我的祖国》。教材分析
1.聂耳(1912年-1935年)原名守信,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他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他从事音乐创作的时间只有两年左右,但却为八电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作于1935年。原为当时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这首歌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今天仍然不断激励着中华民族奋勇前进。国歌的歌词是一首激昂奋进的散文式自由体新词,整个歌曲充满了激昂和振奋人心的气势。
2.《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作于50年代。作品彩抒情和歌颂相结合的笔调,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和乐观主义精神。歌曲前一部分是以抒情为主的女高音独唱,后一部分是女高音领唱的混声合虽,与前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具有副歌的性质。《我的祖国》把抒情歌曲与颂歌两种体裁结合在一起,富于创造性。
3.《大中国》歌曲《大中国》由高枫作词作曲是一首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通俗歌曲。曲调吸收了我国民歌素材创作而成,富有时代气息。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主旋律,感受歌曲的情感。
4.通过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在于欣赏好《我的祖国》熟记旋律,简要地分析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a b 两段的对比。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的a 部分,(注意:情绪,力度,速度)。
教学思路
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从了解国歌的创作历史,激起学生的激愤的情绪,为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打下基础,接着学习歌曲的曲谱唱准歌曲中的记号及三连音、休止符等,最后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及相关视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简单学习歌曲。
教学过程
一、学习《国歌》歌词,了解歌曲背景。(设计意图:理解歌词,了解背景激发学生的代入感,为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打下基础。)
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师:这是一幅平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发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回到1931年。
(学生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2.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一——《控诉》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3.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二——《抗日游行》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4.学一学
(1)老师领读《国歌》歌词。
(学生学着抗日游行的样子,跟读歌词。)(2)齐读歌词
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
(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试着读歌词)(3)学生领读歌词。
(由一名同学带读歌词,全班学生跟读歌词)(4)介绍田汉。
二、学习《国歌》旋律。
(设计意图:了解歌曲旋律中的音乐知识,从各方面准确演唱国歌。)1.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三。学生观看电影。2.认识三连音。(1)聆听全曲。
学生聆听《义勇军进行曲》全曲。(2)拍一拍
学生拍一拍两组三连音节奏。(3)听一听
学生聆听全曲后,再说一说三连音在模仿什么声音。
(4)唱一唱 学生视唱以下乐句:
1.3 55 6 5 3.1 555 30 10 5 1 3.1 555 30 10 5 1 5 1 5 1 1 0 3.体验力度渐强的乐句(1)唱一唱
学生视唱乐句: 5 1.1 3.3 5 -
(2)说一说
学生讨论这句旋律的进行方向。(3)再唱一唱
学生结合歌词学唱这一乐句,注意力度变化,并讲出力度渐强的原因。
4.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旋律 (1)视唱旋律第一遍
(2)提示加入附点、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
三、总结。
1.说说你了解的《国歌》的词曲作者。 齐唱歌曲旋律。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设计意图:深入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进一步为有表情的演唱打下基础。)
1.说说国歌中描述的社会情况。 2.正确的演唱国歌的旋律。
二、学唱《国歌》
(设计意图:通过音准、节奏准确——音色力度有感觉——有表情的演唱三个步骤反复体会歌唱。)
1.试唱国歌,在节奏上,音准上要求准确。 齐唱《国歌》
师:《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战斗,奖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齐声演唱《国歌》。)
2.再唱。(注意力度的变化及音乐记号。)3.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三、拓展及表现。
(设计意图:体会新时代的国歌的情绪,从听国歌、唱国歌中体会爱国的热情。)
今年的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们迎接世界、迎战极限,为祖国的荣誉而战斗,是他们不来的信念。让我们唱上一首《红旗飘飘》为他们的勇敢加油喝彩吧!
(课件播放《红旗飘飘》,学生跟唱)新时代我们演唱国歌的情绪是怎样的?
四、总结及引导。
(设计意图:巩固《国歌》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演唱《国歌》
同学们,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唱好国歌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做的。让我们热爱祖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唱国歌做起。
(学生起立演唱《国歌》)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主旋律,感受歌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歌曲及背景。)播放歌曲《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是一首合唱曲。由教师介绍“抗美援朝”。(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二、欣赏歌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在感受中理解并学习歌曲。)
1.听老师范唱,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讨论:歌曲可以分几部分? 3.两部分的情绪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4.第一部分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二部分为什么和第一部分有所不同?
5.试着让学生唱一唱,以加以体会。
6.讨论:这首歌曲你听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处理成独唱加合唱,独唱表达了什么?合唱又起什么作用?
7.让学生根据歌曲的速度、情绪、不同的力度演唱。
8.第一部分是在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第二部分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自豪感。
三、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指导中学唱歌曲,在演唱中体会歌曲。)
1.试唱歌曲并相机指导。
2.用赞美的情感和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分领唱和合唱。)
四、总结。
你欣赏了这首《我的祖国》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吗?
第四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大中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大中国。
(设计意图:承前启后,激发学生学习本首歌曲的兴趣。)
“前一阶段我们进行了《我的祖国》,大家已经了解了中国的许多知识,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你们讲的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中国很大。今天,我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大中国》,让我们听一听。”
这首歌曲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二、感受、理解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及了解歌词,理解歌曲情绪及歌词的引申意思,)
1.欣赏歌曲一遍。(仔细倾听)
(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呢?
(2)歌曲中用了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做一个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
(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
2.欣赏歌曲第二遍
(1)你听到歌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2)“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什么意思?
(3)我们中国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教师以歌词总结)
(4)长城在古代是派什么用处的?(抵御敌人的入侵)
(5)歌曲中为什么说“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6)“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是什么意思?(祖国经历了很多磨难,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好好珍惜。)
三、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歌词、熟悉节奏、学习曲谱、学习歌曲的顺序引导学生学会歌曲。)
1.默念歌词一遍。 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3.随琴在心里唱一遍。4.视谱。5.学唱歌曲。6.注意歌曲力度。7.演唱全曲
8.升华情感:说说歌曲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 9.表现:带着深厚感情再一次演唱歌曲
五、总结全课
第二课爱心的奉献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老鸟,小鸟》; 2.听赏歌曲《飞来的花瓣》; 3.听赏与跟唱《美丽的花儿》。教材分析:
1.《老鸟,小鸟》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二部合唱歌曲。曲调和谐优美,歌词简单重复,有生活中的绕口令风格,所以,歌曲像绕口令是这首歌的又一特点。歌曲共有六个乐句,第一乐句曲调活泼,表现了老鸟和小鸟之间亲密的关系。
二、三乐句以下行的三度、四度音程出现,声部和谐,节奏轻巧。第四乐句曲调抒展,表现的是老鸟小鸟之间深厚的感情。最后的两个乐句加入拍腿跺脚的动用,使全曲进入热烈的气氛,也表达了对奉献爱心的由衷赞美之情。
2.《美丽的花儿》是瞿希贤的另一首歌曲。歌曲采用领唱与合唱的形式,展现出一个花儿盛开、歌声甜蜜的童话般的世界,表现了纯洁、善良的少年儿童追求真理、热爱生活的美好境界。全曲以3/4拍子,大调式写成。曲式为六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1-16小节是独唱部分,由两个乐句组成,旋律明快、跳跃,充满了青春朝气,表达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欣喜激动的心情。第三乐句采用两声部合唱,曲调质朴抒情,与前面的乐句形成对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设问的语气。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绕口令二部合唱曲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互相奉献爱心的美好情感。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合唱,从中享受集体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声部歌曲。教学难点:
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思路
本课是围绕爱心这一主题展开的,这一课的设计,以老鸟和小鸟的互相照顾、彼此爱护为线索,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主题——爱心的奉献,让学生在感人至深的情节中学会歌曲。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电子琴、相关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绕口令二部合唱曲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互相奉献爱心的美好情感。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合唱,从中享受集体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许多漂亮的小鸟,因为鸟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成了鸟儿们的王国,鸟儿们每天聚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
二、音乐知识学习及基本练习。
(设计意图:复习下滑音的知识及唱法并进行和声练习,为合唱歌曲的学习做准备。)
1.复习下滑音 2.音程练习:(1)单音:(2)和声:
三、学习歌曲:
(设计意图:了解曲作者瞿希贤并通过听赏、分句学唱、整体学唱、升华体会的过程学习歌曲,使学生体会爱心的奉献。)
1.瞿希贤简介(女作曲家,自幼爱好音乐。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2.整体听赏。(1)视唱全曲。
(2)用鸟叫声“啾啾”唱一遍。
3.学习第二、三乐句。(小鸟们的歌声)(1)随琴默唱歌词一遍
(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用和谐的声音来演唱)
4.学习第五乐句。(老鸟们的歌声)(1)随琴在心里唱一遍。(2)合唱一遍,并加上拍手的动作 5.学习第一、四乐句(老鸟与小鸟的对唱)(1)学唱第一句(老鸟的声音轻松宽厚,小鸟的声音轻巧圆润)
(2)学唱第四句(饱含深情)6.学习第六乐句(群鸟欢歌)7.整体演唱(1)复听全曲
(2)简释绕口令歌曲:歌词简单重复(3)演唱全曲。学生跟着老师的琴试唱歌曲第一段。
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老鸟和小鸟,也就是领唱1和领唱2,再分男女声部演唱,提示学生注意声部之间男女角色的变换。
(4)升华情感:说说小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样照顾你的?父母年老时,你会怎么做?
(5)表现:带着深厚感情再一次演唱歌曲(分角色唱:领唱1和领唱2,其他同学当群鸟)
四、总结全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爱的奉献,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二部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奉献爱心的美好和甜蜜,懂得了用纯洁善良的心灵来汇报社会和家庭。我们的生活将是充满爱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将是充满爱的世界。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铺设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将要听赏的歌曲。)
悄悄地春天来了,春雨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到来,让花儿都开了,小树都发芽了,花瓣也悄悄地飘向我们,现在我们带着春天的思绪一起来听听《飞来的花瓣》。
二、学习新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1.听赏《飞来的花瓣》。 2.边听边想:歌曲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生反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之情。
你有没有喜欢的老师?老师是怎么关心、怎样爱护我们的?
3.听第一段。
边听边想:第一段表现了老师对学生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教导的一种感激之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了对老师的无比怀念、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4.听第二段,边听边想:这一段采用了什么样一种合唱形式?三个“回答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反馈)
5.完整听赏全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三、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自己学习生涯中的老师,懂得感恩。)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优美的合唱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师生之间纯洁而美好的情感。我们生活中从幼儿园到现在有许许多多老师陪我们度过了学习生活,收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应该怎么回报他们呢?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根据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从《老鸟,小鸟》到《美丽的花儿》使学生的爱与奉献的主题精神得以延续,为理解歌曲打下基础。)
老鸟一日复一日,默默的哺育着小鸟,这是一种什么样精神体现呢?(爱心的奉献),小鸟最初的蛮横不讲道理,最后认识到错误,并找回纯洁善良的心灵。老鸟和小鸟之间的这种相互照顾、彼此爱护的行为感动了美丽的花儿,你们瞧,花儿也在为他们歌唱。
二、听赏歌曲并跟唱歌曲:
(设计意图:从听赏体会到哼唱熟悉,再到跟唱学习最后体会表现,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歌曲并有表情的跟唱。)
1.整体听赏歌曲《美丽的花儿》。 你听到了什么? 2.再听
你听到了什么?(自由回答)3.复听第二遍。
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4.用“la”轻声跟曲哼唱,熟悉歌曲。5.再唱。用甜美、和谐的声音跟唱歌曲。6.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进一步体会、体验、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总结全课 (设计意图:回顾歌曲的情绪,鼓励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人。)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美丽的花儿》,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来说说。
《美丽的花儿》旋律明快跳跃,充满了青春的朝气,表达了少年儿童天真活泼、欣喜激动的心情。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和人,都带给我们快乐和帮助,我们也要回报他们,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七
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大自然中的声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倾听各种声音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和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能够对各种声音产生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能力。
3.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和意识,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材分析:
声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的一种自然现象,通过对声音的探索,可以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使他们获得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学生利用各种不同的声音材料,不仅可以创造出各种声音,还可以利用这些声音材料表现一定的杨景。在此过程中感受声音的强弱、长短、音色、高低。这些知识虽然没有直接讲授却已经渗透在有趣的创造活动之中。
通过寻找声音──模仿声音──创造声音──利用声音表现情景,从创造单一的声音到创造有一定内容的声音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中间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性。这样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完成对声音的初步探索。教学重点:
创造声音并用大自然声音编一编。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学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方法:
从学生模仿熟悉而喜爱的动物的叫声入手,培养学生倾听声音的习惯;引导学生对声音产生联想,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在教师逐步引导启发下,学生模仿制造一定的声音来表现一定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用具:
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小堂鼓、小镲、响板、三角铁、闹钟、跳绳、毽、皮球、舞蹈用的扇子和手绢。板书设计:(教学辅助课件)
第一部分:由五张动物图片组成:小猫、老牛、小狗、小羊。每一张图片可链接到下一张这种动物的放大图,下面可播放这种动物的声音文件。
第二部分:由九个声音文件组成,分别是电话铃声、打鸡蛋的声音、打喷嚏的声音、滴水声。
第三部分:由三个声音文件组成。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选用二或三个内容。第一个声音文件是一个穿高跟鞋的人走到汽车边,开车走远了。第二个声音文件是汽车启动──出发──飞驰──堵车──靠边停车。第三个声音文件是打雷──闪电──下大雨──小雨──雨停──雨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阶段目标:引导学生模仿熟悉的动物的叫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
学生回答:我喜欢小猫。我喜欢小猴子。我喜欢大熊猫。我喜欢老虎。我喜欢小鸟……
教师:地球上生存着的动物,不论体型的大与小,性情温和与凶悍,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你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子一只可爱的小猫。
教师:小猫怎样叫?谁能学一学?
个别学生模仿。
教师:你学得真像。我们听一听小猫是怎么叫的。
播放课件:小猫的叫声。
教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了一头老牛。
教师:你来学一学老牛的叫声。
个别学生模仿。
教师:你学得真像。我们听听老牛的叫声。
播放课件:老牛的叫声。
教师:还有哪位同学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还看到了小羊。
教师:小羊怎么叫?谁来学一学。
个别学生模仿。
教师:你学得真像。我们一起听听小羊的叫声。
播放课件:小羊的叫声。
教师:这是一只大狗还是一只小狗?大狗怎么叫?小狗怎么叫?叫声有什么不同?
学生模仿并回答:大狗的叫声低、粗。小狗的叫声高、细。
二、倾听声音,建立学生对声音的联想
阶段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养成倾听声音的习惯,引导学生分辨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的特点,建立对声音的联想。
1.谜语导入:
过渡语: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模仿得也很像。下面请大家猜个谜语。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不见面。
学生:是耳朵。
教师:耳朵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耳朵是来听声音的。
2.倾听声音:
教师:对了。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地听,请你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教师操作:播放第一种声音。
学生:这是电话铃声。
教师:电话铃声说明什么?
学生:电话铃响说明来电话了。
教师操作:播放第二种声音。
学生;把鸡蛋打在碗里。
教师:把鸡蛋打散,然后放进热油锅里,就可以做什么?
学生:炒鸡蛋、摊鸡蛋。
教师操作:播放第三种声音。
学生:有一个人在打喷嚏,他感冒了。
教师操作:播放第四种声音。
学生:开汽车的声音。
教师:汽车怎么开的?
学生:汽车快速开过去。
教师操作:播放第五种声音。
学生:水龙头没有关紧在滴水。下雨后房檐上的剩余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落在水坑里。
三、小组协作,模仿、创造声音表现一定的情景
阶段目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模仿制造各种声音,表现一定的故事情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1.分组排练,创编声音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听得非常好。声音可以讲述一件事情。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声音编织一个故事,要求有一定的故事主题。好,下面开始。
学生分组创编声音,表现一定的情景。
教师分组进行辅导。(你们组想表现什么?这个情景中都有什么声音?怎么把这些声音连接起来,如何分角色表现这些声音,等等。)
2.分组汇报声音的故事。
教师:刚才同学们都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分组汇报各组编排的故事。请第一组同学到幕后表演,其他同学认真听。
第一组学生在幕后用声音“讲述”自创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公鸡叫,小鸟叫、闹铃声、哈欠声、小狗叫、走路声、汽车声等等。
教师: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讲述的是什么事情?
学生:是清晨发生的事情。
教师:请第一组的同学到前面来,完整地表演一次。
第一组同学表演:清晨,勤劳的大公鸡开始叫了(学生模仿公鸡叫声)、小鸟在我的窗前愉快地叫着(学生模仿小鸟叫声)、守时的小闹钟叫醒了我(闹铃响)、我伸了个懒腰起床了(学生打哈欠声)。刷牙洗脸(流水声),吃过早点,我准备去上学,小狗来和我告别(学生模仿狗叫声)。我来到大街上(学生模仿走路声),坐上汽车(学生模仿汽车声)来到学校,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三角铁模拟学校的铃声)。
教师:第一组同学表现得不错。我们用掌声祝贺他们。下面请第二组同学来表演他们用声音“编织”的故事。
第二组学生在幕后用声音‘讲述”自创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打铃声、跳皮筋声、做游戏声、拍皮球声、跳绳声。打兵兵球声等等。
教师: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描写了什么事情?
学生:课间,下课后同学们在做游戏。快乐的课间十分钟。
教师:请第二组同学到前面来表演用声音表述的课间生活。
第二组同学表演:(三角铁描述的铃声)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跑出教室,来到操场上。操场上真热闹,有的在打乒乓球(两个学生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嘴里模仿打乒乓球声、有的在跳绳(一个学生跳绳)、有的在跳皮筋(一个同学模仿跳皮筋,一个同学口中念着: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有的在做游戏(两个学生做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子坐飞机)。(三角铁描述的铃声)上课了,同学们都回到教室里,准备上课。
教师:第二组的同学们表现得也很精彩。最后请第三组的同学表演他们用声音“编织”的故事。
第三组学生在幕后用声音“讲述”自创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学生:有走路声、跑步声、唱歌跳舞的声音、还有敲锣打鼓的声音。
教师:那么三组的同学们到底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请第三组的同学到前面来完整地表演。
四、课堂小结、引发新的思考
阶段目标:通过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总结,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同时引发对新的课题的思考。
教师:第三组的同学们表现得也很不错。今天,我们用声音表现了清晨、课间和公园里发生的故事。除了这些,还可以用声音表现哪些事情?
学生:莱市场。
教师:菜市场里都有什么声音?
学生:叫卖的。
教师:卖什么?谁来学一学。
个别学生模仿:瞧一瞧,看一看了啊,又香又甜的大鸭梨。香蕉苹果大鸭梨勒!
教师:还可以用声音表现什么事情?
学生:放学以后。
教师:放学之后有哪些事情发生?
学生:坐车回家,上楼,开门,做作业,整理书包,吃晚饭。
教师:你家的晚饭一般由谁来做?
学生:妈妈、奶奶、姥姥、阿姨。
教师:今天,我给大家留一个作业,仔细观察倾听,在妈妈的厨房里都有什么声音?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下节课,我们一起表现《妈妈的厨房》。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