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5篇)

2023-12-29互联网 实用范文 手机版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篇一

“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可界定为具有明确学习目标、自觉学习意识的学习主体,借助同伴之间的相互指导、示范与评价,以互惠的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并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组织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就是让学生独立地运用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通过伙伴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

一、自主预习——未成曲调先有情

设计预习导学案,是“自主互助式”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教师要针对学情、教学内容等进行具体分析,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现有水平,制定合理的预习方案,让学习者有的放矢地进行充分预习,唤醒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学习准备。

在设计预习导学案时,教师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素:(1)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什么?教学的课型是怎样的,是对话、语篇教学,还是词汇、句型教学,抑或是综合训练板块的教学?让学生带着清晰的目的进行课前预习。(2)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储备是哪些?(3)在新授的知识里,有哪些内容学生可以利用旧知,进行自主学习?(4)老师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哪些提示性的帮助,包括引导的问题,辅助的教学资源利用(媒体、资料、网络等)?(5)哪些形式和内容是学生既感兴趣,又可以实施自主学习的?

导学案的设计可以激活学生对有关话题、语言功能、语言结构的回忆,并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目标,好比在学唱歌曲之前的欣赏一样,培养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相应准备,在上课前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充分的“自主预习”。

二、情境导入——为有源头活水来

“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更强调在所创设的语言情境中,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语言。这样的亲身体验对于学习者是刺激作用最大的,也是学习效果最好的。情境导入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1.以图片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2.以歌曲儿歌点燃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英文歌曲、儿歌、韵律诗等曲调优美,朗朗上口,是调节学生情绪、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的优质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导入环节运用一首english song,rhyme或chant,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是让学生感知语言、示范上口的有效途径。在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里,目标语得到充分的复现和强调,为后续的语言学习奠定了基础。

3.以游戏活动营造学生语言表达的氛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小学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意识。要充分落实这一理念,游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开展guessing game,hot seat,pk游戏等活动,让学生不仅练说语言,而且在表达的过程中实现语言的重组和创新,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玩中学、玩中练的乐趣。

三、互助交流——千树万树梨花开

互助交流是“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中最为鲜明、最富有个性的教学环节。在小组互助交流中,通过学优生帮助学困生,弥补班级授课的不足和学生间学习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实施此环节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将学生按4~6人进行异质分组,并让学生自主选出组长,明确组长需要担当的责任。教师在内容、形式的设计上,应该关注:

1.面向全体。所有的任务活动都要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明确具体的任务要求,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明了学习目标。同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保障,使操练的过程不是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2.减小差异。英语教学中困扰教师的问题莫过于学生间差异较大,小组里组员间存在差异,组与组之间同样存在差异。语言实践中,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作用,以强带弱,对减小学生间的差异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3.分层教学。要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均能取得相应的发展,教师就应当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围绕一个话题或一幅图片,要求能力强的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关键词,用规定的句数进行描述,能力中等或差一些的学生则可以以问答的方式进行对话。这种切合学生语言水平的操练形式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操练、表达的机会。

四、拓展展示——纸上得来终觉浅

当学生在一节英语课里,通过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感知、理解、基本掌握目标语言后,这时就需要有一个让学生尝试运用语言反馈学习的机会。这一环节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为新旧知识的融通及语言的重新组合和再创造搭建实践的平台。教师要针对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设计合理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语言实践,赋予语言实际运用的意义。这一过程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既要紧扣本节课的目标语,夯实基础,又要依据学生的水平,适当提升能力。

1.创设贴近生活的语言情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中的语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相结合,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语言移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生硬的语言更具有生命力。比如在学习有关“问路”的话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学校周边的真实场景用平面图的方式标注出来,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形式,创立信息沟,在模拟贴近生活的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2.提供语言发展的交流平台。任务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更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使之成为一个需共同合作完成的项目。在任务活动中,虽然每一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所不同,但是在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中,在小组内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中,在与同伴的语言交流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会有不同层次的发展。

3.课内外知识的综合与延伸。用语言做事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新信息的接纳和整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地依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语言拓展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学习有关昆虫的词汇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还有哪些昆虫是他们感兴趣或了解的,这些昆虫用英语怎样表达。让会说的孩子教一教不会说的孩子,并在小组内挑选1~2种昆虫谈一谈它们的生活习性。这样的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了学习内容,同时还综合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提高了综合素养。

总之,“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本,确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品德养成的课堂教学方略。这是一种能动的学习,自信的学习。对教师而言,它又是一种增效的教学,减压的教学。它打破了平均主义的授课方式,打破了以听为主的学生惰性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它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习激情,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教学氛围中,通过活动、竞争、实践等合作方式,顺利达到英语知识传授和德育思想渗透的和谐统一。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篇二

自主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态,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在计划地开展一些合作参与的教学活动,从而拓展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交流渠道,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相互评价,相互竞争,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认识到了合作学习的好多优点,同时也摸索出一些有利于在科学课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

一、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还涉及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交流形式,从而改变了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教师垄断信息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这种同龄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更容易使他们掌握互惠的原则,懂得社会规范的道理,增强自信与自我表达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这在我教《做一辆纸车》这一课时体现得最为明显。一向成绩不好的朱周伟,由于对车模很感兴趣,他在小组合作进行制作过程中,表现出非常自傲的神态,他所在的小组制作的纸车其牢固性、灵活性、美观性都比别组好,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2、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了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现了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同学,形成了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局面。如在三年级上册《我来造一张纸》中,造得较好的男同学,情绪高昂地把造纸方法教给女同学。他们的认真劲,在平时真的很少见。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强了知识保持力度。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作为讲授者的学生必须对所要解释的对象认真地分析与研究。在这里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懂得零碎的知识,而是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

3、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增强。把全班同学划分若干个不同知识水平人员组成的小组,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教学目标,使之成为“利益共同体”,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每个学生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在不知不觉中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与国家意识。如在教四年级上册《怎样加快溶解》时,我就采用了比赛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以这样说,合作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与他人和谐生活,与地球上其它生命形式和谐生活的一把钥匙。合作学习更是新课程标准之下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同学们对这种合作学习形式都乐意接受,热情很高。但我们也发现,合作

学习在实际的教学运用中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实际的活动中有的小组往往目标不明,不知从何做起,从何说起;有的小组优秀学生包办了全部工作和学习任务,后进生只有旁听旁观的份;有的小组效率很低,在规定时间内总无法完成任务;有的小组由于意见不统一使活动无法继续下去,还有的小组甚至会讨论些与课堂无关的问题。究起原因,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1)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仅仅把它看作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使之流于形式;(2)合作学习的形式单一使学生不感兴趣;(3)没有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如什么时候,什么样的问题最需要合作?对于该问题的合作需要多少时间;(4)缺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估。

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要科学地分组分工

分组为学生合作提供前提,集体活动应分组分工合作完成。同时,分组还有利于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使组内集体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还要在组内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为了避免少数优等生主宰整个小组,甚至全班的学习的情况,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主持人”、“记录员”、“材料员”、“汇报员”等。并采取轮换制,可以定时间轮换,也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不定期地轮换。

2、要科学地指导合作学习

在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思考的活动比较多,这些活动大多需要分组、分工合作来完成。如果在合作前不教给学生恰当的方法的话,学生就会各做各的,使合作一团糟。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老师来说,合作前,要求小组中同学间确定目标,明确分工,分步实施。合作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实践,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后,要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认识到人多力量大,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并对下次合作产生新的向往。对于学生来说:(1)要学会倾听。不随便插嘴打断,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2)学会发言。要学会独立思考并围绕中心话题发言,看法要有理有据,语言要清晰,对别人提出的质疑,要耐心解释。(3)学会帮助。帮助他人要热情耐心,要善于启发他人思考。

3、要有充足的时间保证合作学习

保证时间,开放空间,是合作学习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间,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4、要有科学的准备

首先,要科学地准备好合作学习的内容主题。同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把这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并使之分层结构化。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或内容,让他们自主选择,为都能取得成功合作准备。

其次要提供充分的有结构的教学材料。提早地布置好学生需准备的材料;充分地准备好针对主题或问题的有关的实验器材、学具、图片、录象等,要让合作学习活动成为“有米之炊”。

三、合作学习,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

“自主”与“合作”要相互结合,二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合作的前提,没有自主就谈不上合作,而没有合作也无从展示自主。人的自主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一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只有自主与合作的和谐统一,才能充分展现符合素质教育要注重的现代人的自尊、自主、主信、自强、自创的人格精神。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感情交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篇三

初中语文论文

浅谈新课改中自主、互助、探究式语文教学

王继云 袁振东 青州市十八里屯初中 联系电话:***

浅谈新课改中自主、互助、探究式语文教学

摘要:

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课堂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合作这种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里去自主探究,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产生终身乐于学习的愿望。

关键词: 课改

自主 互助 探究

语文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式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转变意味着学生学习要摆脱 “他主”的束缚,老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不是主宰者;意味着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而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我们认为: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一要义在于为师者理念的更新,其二才是教学行为的转变。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难看出:语文课程标准与课改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强调的是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学生。这一切,都应当在我们日常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一、让学生在阅读中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

叶圣陶先生认为: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任务的完成最终是体现在学生成长目标达成度上。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习能力,应该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适时教给学生相应的读书方法,朗读、默读、浏览、跳读等要让学生在读前有一定的认识,并以此为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也许这些方法看似老生常谈,在笔者看来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记,让学生切实把学习看做是自己的事情,扎扎实实地把读书的事情做好,完成在阅读中新知识的建构。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经历了与文本相互对话的历程。

二、让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兴趣

“发明千千万,关键在一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没有问题的学生就是问题学生。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质疑。具体说来,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可以从重点词句质疑,可以从文章的内容质疑,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模糊处质疑,也可以从同学或者老师的语言中寻找疑问。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学生的质疑中也能够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预设的方案,把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当然,我们面对学生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老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梳理、归类,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切不可虚晃一招,表面看学生小手如林,热热闹闹,提出的问题一个又一个,结果还是回到预设的教案中来,这种让学生钻圈的方法是万万要不得的。

三、让学生倾吐感悟,教师正面引导

“每一个人的心灵都象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这个世界显得如此的精彩”,新课程的理念之一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把自己的感悟充分地表达出来。我们在引导学生说的时候,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们的发言,更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的理解作为结论性的东西硬塞给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充分信任他们通过学习一定有所收获,尽管表达上也许不太尽人意。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时而旁敲侧击,时而正面引导,委婉地逼近问题的实质,最终问题解决的表述还是要学生来完成。

四、让学生自己动笔,写出生活的点滴

新课程倡导综合性学习。体现在语文学习的方面,我认为主要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校内校外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方面。老师要在相信学生的同时,进行指导,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锤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里,主要说说笔者本学期的一点做法----设置新闻摘抄本。我们在与学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班规”:要求学生每天摘录一至两条新闻,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报纸、电视,也可以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还要对页面装帧进行美化。我们把星期三下午第三节定为交流的固定时间,发言时要求脱稿,交流的顺序是抽签产生和自愿发言相结合,从半个学期多的效果来看,学生对当前时事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以往,他们在叙述的同时,时时有自己的观点参与其中,令人感动的景观时有出现。老师的作用只是在于为他们搭建展示口才的平台,而他们准备的过程就是他们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演讲课的渠道。

另外,我们根据课标准要求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弥补课内的阅读量。具体是要求每个学生从喜欢的书籍中每天至少阅读 1000字以上的材料,适当撰写读书笔记,每个月全班交流一次。

五、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以扬长避短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重点探讨的话题之一,也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平台。我们在班级小黑板上精心设计了 “比一比,谁的红旗多”的评比栏,引导学生根据学习表现评出优秀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奖品就是小红旗。谁的朗读精彩,谁的进步明显,谁解决了大家解决不了的难题,谁的发言最有创意感悟最深刻,谁就有机会得到小红旗。

另外,我们也把自评和互评的机制运用到作文的评改中。在给出习作要求的同时,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文章,把优点和缺点都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特别在老师的引导下互评习作时,学生都能够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虚心地学习他们的长处,诚恳向对方指出不足之处。这种文字化的对话与交流,不但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更是提升了他们自主能力、表达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课堂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合作这种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里去自主探究,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产生终身乐于学习的愿望。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篇四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想在课堂上得以实现,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所以,我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思

我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同学协作-课堂测试--课堂小结。“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二、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理论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前者存在于学习者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后者则是外部的,包括基于计算机的装置和环境;它们都是知识建构的助成工具。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最理想、最实用的认知工具。

三、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生成问题。本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1.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简明易懂,背景丰富,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创设情境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2)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3)创设生活情境,产生联想;(4)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5)创设竞争情境,活跃思维;(6)创设“障碍”情境,激化认知冲突;2.引导发现数学问题,明确自主探究方向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斯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有趣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探究的问题)。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欲望。新课伊始,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显示,准确地揭示学习目标(注意不是教学目标)。然后提出明确的导学问题,即学习什么内容,注意什么问题,并要求学生积极迅速提出问题。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建立模型。1.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个体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可以是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经过类比、分析、归纳等,得出初步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因此,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具体探究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提供探究材料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学生在探究之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或学生自己准备充分的感知材料(实物、学具、图片、统计数据、表格等)。充分利用教具、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学生已知的基础和经验出发,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为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外部条件。体现探究过程积极有效的探究过程有赖于合适的、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依据知识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经验提出导学问题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总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给予暗示。2.合作交流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交往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策略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等等。)同时,教师要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如: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发现知识性规律的合作;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合作。)3.师生互动经过充分的自学和讨论,学生对本节内容、重难点及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还不能达到本节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本节的重难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本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本节知识的进一步应用用准确而精炼的语言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强调,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形成清晰的网络,能熟练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但是讲解不可过多,仅仅针对学生提出的普遍性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应用比较广泛的问题进行讲析和强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指导。对于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易错易混点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数学课堂上一定要有讨论、有议论和必要的争论。还要有质疑,我们应该加强学生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一节课先学后讲或多学少讲可能要引起很多老师的担忧:时间这么少,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能否会应用?如果你不能够真正掌握学生的情况,不能够真正掌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把握不住导学应注意的问题,你的担忧肯定要变成现实!师生互动这一环节是本教学模式的画龙点睛之举,是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知识点进一步纵横联系、知识深度应用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迅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显示出来的知识水平,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课程安排。

4、建立模型建立模型是自主探究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最高目标。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启发、精当点拨,学生积极思维,多向交流,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建构起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那么,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小学生年龄一般在8岁至15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思路很容易被人影响。在教学中直接使用小组合作讨论方式,就很有可能会把一些可贵的、有创造性的观点抛弃,久而久之会给学生造成误导,认为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就是真理,人云亦云,抹杀了创造性。

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的发展。没有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对所学内容的初步感知,合作学习将无从谈起,(2)如果一味的采取合作讨论的方法,也会让许多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因为面对一个难题,必须凝神静思,甚至是冥思苦想,直至思考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才会有最深刻的印象,才能培养探索精神。而小组合作使得组内成员有可能失去这种探索的机会。学生的层次不同,那些反应快的学生总是先把看法说出来,使得稍稍迟钝的同学只有“恍然大悟”的份了。这就等于剥夺了一些学生思考和发现的机会。

(3)小组合作有时为许多懒惰的学生提供了避难所。他不用冥思苦想,因为同组人早就为他准备好了答案。长此以往,不免会让这部分学生养成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的不良习惯,学习积极性一落千丈。根据以上阐述可以看出,合作学习不要过多,提倡在独学基础上的对学与群学,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有困难,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采取合作学习,不要遇到问题就让学生合作学习。

(三)巩固深化,解释应用,内化提高。本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本节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检测反馈。所以,教师提供的检测题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的搭配。这样学生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①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②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③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④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⑤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⑥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⑦训练思维,注意开放性做好巩固练习这一环节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信息反馈应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而不仅仅是在做巩固练习题时。应主要看学生学习情况,而不能满足于教师自我感觉讲得清楚、透彻。(2)反馈的信息除认知领域的内容外,也包括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内容。(3)采取的方式可以是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课堂学习气氛,也可以是通过回答、交谈、板演、实验等,更重要的是通过做达标检测题来获取大量的信息。教师绞尽脑汁备课,倾尽心智上课,如果不做检测题很难完全知道教学效果如何的。(4)应用提问的方法获取信息时,要防止两个“误区”:①避免用简单的是非题等来问学生。表面上看,这种提问有问有答,师生呼应及时,有一定学习气氛。但这种问法缺少深度和广度,难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忽视了班级中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响亮的“是”、“对”应答声掩盖了那些没有弄懂的学生,教学反馈的可信度极差。因此,老师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反馈得到的信息就真实、全面多了。②不能只提问好的或举手要求回答的学生。这样收到的信息不全面,并且一部分学生被搁在一边,没受到触动,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对学习就会失去兴趣。

(四)总结回顾,整理评价,反思提升。下课前2分钟由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本环节应注意的问题。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要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因此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仅要学会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案、还要学会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要学会反思问题解决过程中所用的数学方法,从而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俗话说:教无定法。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关键是看在你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是否真正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是否真正能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篇五

初探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式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育氛围。

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要板着脸更不能训斥学生,真心尊重每个学生,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民主的学习生活,以民主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

二、多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指导学生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原理时,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进行大量的感知,建立表象。

三、关注自主学习的过程

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是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有的可能有价值,有的可能很离奇,甚至可笑,但学生敢于提出,说明他们是积极参与思维的。当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参与的内容和形式也是不同的。